苗好一半谷”是说谷类作物在生产上只要逮住全苗就拿到了一半的产量。这句话在农作物栽培上有普遍意义,而在棉花生产中具更重要的意义,因为棉花在某种意义上比其他作物更难实现全苗,每年大体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棉田出现缺苗断垅,产量损失百分之十以上。在缺苗断垅的棉田中,有60%以上的是因出苗后死苗造成的。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棉田死苗原因和预防补救措施分析如下,供广大棉农参考:

一、棉花出苗后死苗的原因1、内在因素的影响种子质量问题。俗话说“母大子肥”,种子较大、成熟度好、经过筛选整齐度 高的种子不仅出苗齐、全,而且苗壮,死苗则相对较轻,相反则死苗较重。 2、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是温度、水分、土壤环境和施药的影响1)温度和不良气候影响。棉花是个喜温、喜光作物,棉花种子在大于12℃前提条件下才能开始萌动、大 于14℃才能正常发芽、大于16℃根茎才能伸长才有顶土能力,播种过早不仅不能 正常出苗,而且由于发芽后的种子在土壤持续时间过长,不仅消耗大量种子养分 而且未出土就受到病菌的侵染,出苗后苗子弱,遇到不良环境更容易造成死苗。 地膜棉进入5月份,放苗不及时,由于膜内温度过高容易烫死,放苗过晚容易 闪死;苗床放风不及时容易炙死;出苗后温度忽高忽低容易折腾死。 2) 水分和氧气的影响。抢种棉田因苗期土壤水分不足容易旱死,相反苗期土 壤湿度过大因根际间空气不足而被憋死。 3) 土壤方面的影响。土壤是棉苗赖以生存的基础,棉苗能健壮生长,除了能从土壤中得到充足的水 分、氧气外,那就是养分,养分充足棉苗茁壮,能增强抵御不良环境条件的能 力,养分不足苗子弱,遇到不良环境容易造成死苗。 土壤高盐分毒害会造成种子生理失水而失活,也就是我们老板姓说的土 壤“碱”大,实际上是高盐土壤; 另外与施肥、整地技术有关,如施种肥过量,种、肥混施,或离根际过近、苗 床使用不腐熟的肥料等,易出现烧苗而死。 4)施药方面的影响近几年造成死苗较为严重的是使用除草剂过量,如使用佛乐灵过量,棉苗主根 伸长受阻,侧根发不出来,根茎形成肿瘤、棉苗倒折蔫萎逐渐死亡;使用乙草胺 过量棉苗出土后,幼苗韧皮部受害,茎部形成环状干缩,幼苗逐渐死亡。另外整 地粗放土壤不踏实 ,出苗后易登空而死。 3、 病害的影响病害是造成棉花死苗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品种抗病能力差和不良环境条件的 影响,就成了主导因素。造成棉花苗期病害有多种,但造成死苗较严重的主要有 立枯病、猝倒病、早期枯萎病三种。 三种病害的传播途径基本相同,均以土壤、种子传播为主,猝倒病以早期为害 为主,主要是苗床和湿度较大的棉田,被害后棉苗倒折而死;立枯病的危害盛期 在三叶前后,被害后棉苗根茎形成坏死病班,严重时形成环状,棉苗矗立而死; 早期枯萎病的危害以黄化形、皱缩形和落叶形为主,危害盛期在5月下旬棉花4、 5片真叶时,棉株被害后叶片黄化,株型萎缩,严重时干枯而死。

二、棉花死苗的预防措施棉花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确保全苗,实现壮苗早发,预防病虫 害,为早现蕾、多现蕾打好基础。 1、 因地制宜的选用抗病品种这是解决因病害造成死苗的一个主要途径,目前生产中推广的棉花品种大体分 为两种类型,一类抗病能力较强,在病地和严重病地有着较强的生长优势,一类 虽抗病能力较差,但在一般病地和轻病地与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比较丰产性能较 好,因此在死苗较重的重病地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而在轻病地和一 般病地则宜选择丰产性能较强的品种,这样才能获得均衡增产,品种选择要因地 制宜,不能千篇一律。 2、 严格控制苗前除草剂用量。针对近几年来因除草剂用量过大和连续用药积累中毒而造成棉田死苗的问题, 一要控制用量,二要交替用药。 1)氟乐灵亩用量控制在2-3两,喷洒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喷后要及时混 土 。 2)乙草胺的用量,要根据有效成分含量,严格按说明书的用量,有机质含量 高的土壤按上线,有机质含量低的按下线,地膜覆盖棉田要按膜内面积计算用 量。3)已连续用药的要更换其他芽前除草剂。 3、 施足底肥,精细整地,足墒下种,适期晚播。这四点是重病地培育壮苗、防止死苗的四大法宝,结合春耕重施底肥,一般每 亩应施粗肥1-2方,二铵20-25公斤,钾肥15-20公斤,尿素5-7.5公斤,耕后 浇底墒水,浇后耙麽保墒,浇水时间应提前半月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保墒、增 温,同时能做到上虚下实、足墒下种,为出苗和壮苗创造良好条件; 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不宜过早,尤其重病地,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度c时, 宜开始播种,农谚说“10天早,5天迟,7天出苗正当时”也是说的这个道理。

4、 加强出苗后的田间管理。为实现一播全苗,要一播就管,边播边管。播后立即清扫膜面细土,以增加地 膜的受光面积,提高增温保墒效果;为防风揭膜,可在膜上每隔5-10米打小土 埂。 1)及时中耕松土如出苗前遇雨,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松土。中耕松土在北方有增温保墒、南 方有降湿防渍的作用,要坚持做到早中耕、勤中耕、细中耕,促壮苗早发,提高 抗死苗能力。 2)坚持早间苗,晚定苗的原则,这对历年死苗较严重的地块非常重要。早间苗既能增加单株的营养空间,又可预防苗间病菌的相互传播,晚定苗可有 效预防死苗后的缺苗断垅。 间苗时间应从齐苗后开始,一般分两次进行,定苗宜在早期枯萎发病高峰过后 进行。 地膜棉出苗后要及时放苗,尤其进入5月份特容易烧苗,可采取先捅孔放风, 后放苗的办法。

5、搞好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棉花在现蕾之前所发生的病害统称为苗期病害,这个时期营养面积较小,根系 尚不发达,在遇到低温阴雨天气时,病菌极易感染,轻者棉苗生长弱小,重者造 成大面积死苗。 从历年发病情况看,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等最为突出,这些病种发病早、传 播快、危害重,必须高度预防。在防苗病方面要突出一个“早”字和一 个“防”字。如果等到见病后治病,会加大防治成本、费工多、弱苗多、易早 衰、影响最终产量。 造成棉田死苗较严重的立枯、猝倒、枯萎三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应坚持以上农业 措施为主,药剂预防为辅的方针,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的报道,较为有效的预防药 剂有甲基托布精、多菌灵、高锰酸钾、代森锰锌、黄腐酸盐类等,施药应在发病 前进行。 另外在齐苗后、三叶前、早期枯萎发病前喷施尿素水、生物叶面调节剂有壮苗 防死的作用。

6、搞好苗期虫害的综合防治棉花苗期虫害较为严重,主要有蓟马、盲蝽蟓、蚜虫、地老虎、红蜘蛛等,不 同的害虫危害时间和危害方式不同,给棉苗生长带来较大影响,也对田间防治带 来一定难度。无论哪类害虫都要高度重视防治。 防治棉蚜虫、小蓟马、盲蝽蟓、红蜘蛛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防治地老虎低龄幼虫时,可用20%速灭杀丁15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 1500倍液喷雾。 如果防治地老虎大龄幼虫,可用毒饵杀虫法:炒香的麦麸或棉仁饼5公斤,用 50%辛硫磷50毫升加入1公斤水,喷拌均匀,傍晚撒入行间。

来源:农业技术

来源: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