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后适时查看

当前播种的棉田,在播种一星期后就要在田间扒土查看种子发芽情况,4月15日左右播种的棉田,出苗时间需要10-12天。出苗后4-5天正是种子吸足了水分,胚根伸出种孔,刚露小白根的时候。

如果播种时间正常,土壤湿度达到要求,却发现大多数种子在土壤中仍处于休眠状态,剥掉种皮发现种胚颜色并不是乳白色,而是呈棕黄色或黄色,表明种子有问题。

如果播种时间适宜,种子在土壤中仍处于休眠状态,剥开种皮查看其颜色正常且有未吸足水分的表现,说明土壤墒情不足,应当及早采取措施。

前者属于种子质量低劣应抓紧重播,而后者是属于土壤水分不能满足种子发芽出土需要,应采取补墒的办法。

2、保持地膜膜面整洁

很多小地块用小种机播种的棉田,播种质量不高,膜上覆土较厚,播种后要及时清扫膜面,保持膜面干净,没有浮土,达到采光好、透光好、增温快、出苗早的目的。

3、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棉花显行出苗之后,应密切关注当地气象信息,有高温天气出现时,要提前打孔散温。子叶变绿展平的幼苗应利用上午和傍晚时间尽量多放,实在来不及全放时,隔1米放一通气孔也有较好的效果。

对刚出土的黄芽不要放苗,可以在破膜孔上放些土将黄芽埋住,让其自行出土,以防外界条件不适而死苗。如果已有部分出土,而且短期内无高温及大风天气,可待70-80%的棉苗子叶展平变绿后放苗。此法有利于减少棉田大、小苗。如果出一颗放一颗,则影响地膜升温、保温,未出土的部分将会在土壤中延长出土,而且出苗后将是弱苗。

4、土壤低温、潮湿问题

有些棉田虽然看起来出苗较好,但土壤潮湿加上持续低温,特别利于棉苗立枯病的发生。据田间调查和了解,部分棉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苗期立枯病、角斑病,导致棉苗出现“卡脖死”的现象。这主要是棉苗根部土壤湿度过高,适气性较差造成的。因此苗期要进行两次以上中耕,通风降湿,破除板结土,定苗除草,防止草荒欺苗。

5、播种后遇雨问题

如果棉花在播种后遇雨,造成土壤板结,表层土壤中空气缺乏,棉籽就会停止发芽,加上低温高湿,还会引起烂种而造成缺苗断拢。所以棉花苗期管理阶段,要重视中耕,做到雨后必耕,地板结、有草必耕,保持土壤疏松。遇雨后及时中耕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避免烂种、烂芽、烂根、死苗等现象,有利于保全苗。

6、低温冷害问题

此阶段容易出现极端降温天气,会对棉苗造成低温冻害。

棉花种子发芽后,如果温度下降到10℃以下,就会发生低温冷害,初生的幼根会发生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外渗,导致皮层崩溃而根尖死亡,即使随后温度回升,也只能在下胚轴基部生出次生根。建议多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在极端降温天气来临之前,进行田间熏烟,以升高地面温度,可有效的防治冻害。

7、防止高温烧苗问题

棉花出苗对温度的要求比发芽高,一般需要16℃以上才能正常出苗,这是因为棉籽下胚轴伸长并形成导管需要在16℃以上才能进行。出苗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气温达30℃以上时,苗床膜内温度可达40℃以上,易发生烧芽、烧苗现象,所以在春季气温多变的情况下,要防止中午气温偏高造成烧苗,要勤检查。当棉苗出地,叶片顶到地膜时要及时放苗,以防高温烧苗,放苗后要及时培土封堵放苗孔。

8.需要封洞保墒、增温、抑草吗?

高盐分土壤通过出苗水将盐分朝膜间行排出较多,膜间行含盐量极高,如果封洞会出现盐分在种孔表皮积聚较多。下雨或者轻补水会严重抑制棉苗生长,所以不建议封洞保墒、增温、抑草。

来源:农悠悠

来源: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