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二届休闲乡宿从业人员培训班开班
“全省第二届休闲乡宿从业人员培训班,今天在美丽的‘凤凰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顺利开班了。”6月13日上午,江西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伟在全省休闲乡宿从业人员培训班上的讲话中宣布。

据了解,全省休闲乡宿的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从2021年开始,全省以“培育休闲乡宿新业态”为主攻方向,先后印发《江西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做好“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江西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认定办法(试行)》《关于开展星级休闲乡宿推介工作推动全省休闲农业发展升级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二是经营状况稳中有进。随着省委、省政府强化信贷支持、支持减免租金、推出税收优惠等各种解难纾困政策的落实落地,各地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休闲乡宿市场整体表现呈稳中有进的回温现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休闲乡宿入住率由2020年的35.66%增加至36.3%,经营收入、营业利润较2020年有所上升;综合飞猪、携程、同程等OTA平台发布的消费数据和分析显示来看,休闲乡宿订单量较2020年增长超一成。
三是示范标杆逐步树立。去年6月,省里确定南昌市湾里等20个县(市、区)为“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试点县,吹响了先行发展休闲乡宿的号角。2022年1月,萍乡市莲花县等9个试点县、吉安市青原区、赣州市崇义县2个非试点县,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
四是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四带动”已经成为江西省休闲乡宿发展的“特色标识”,成为休闲乡宿业主们的共识使命。工作实践中,各地还衍生出“带动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利用、带动乡村文化挖掘传承、带动乡风民风改善提升”等新效应。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发展休闲乡宿3963家,累计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120万㎡,部分农户年增财产性收入2.27亿元;安排村民就近就业1.9万人,年增工资性收入3.3亿元;全年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额4.2亿元,乡宿所在村集体平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五是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围绕促进乡村、乡宿和村民共同富裕,我们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批可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比如,鼓励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或村民合伙入股方式参加乡宿建设的“合作社+村民”模式;投资者、经营者、乡镇、村集体和村民各占休闲乡宿收益一定股份的“五股”模式。还有“乡游+乡宿”“古宅+乡宿IP”“业主+村集体+农户”等。
休闲乡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宏观环境上看,用地难、融资难、办证难等问题还是困扰着不少乡宿业主,这也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下步努力的方向。
二是从行业发展上看,带动、建设、管理、营销等四个问题比较集中,归纳起来就是“五品四带动”还有差距。有的乡宿带动能力不强,甚至不具备“四带动”效应;有的乡宿“五品”不达标,标准化缺失、个性化不足;经营方式盲目跟风、“千宿一面”、不接地气;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低、卫生堪忧等等,导致部分消费者对乡宿日渐丧失了去的冲动、住的渴望。
三是从人员素质上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行业认知偏低。不少休闲乡宿从业人员特别是乡宿业主,对休闲乡宿“五品四带动”的硬核要求认识不到位,对行业的认知存在误区,把乡宿等同于民宿,抛开周边乡村、村民,不重视乡景、乡情、乡风、乡味、乡娱等元素融入,闭门造车、关门发展,发展前景实在堪忧。
最后,刘伟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静心。这次培训,在去年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的调整。
二要用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家在听课、参观、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要做到用心去思考、去领悟、去提升。
三要安心。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希望大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这里空气怡人、环境优美,大家就当给自己放个假,换个心情,在这安心地当几天学生,让自己有所获、有所得。
资料显示,今年的培训班共分8期,包括7期管理班和1期技能班,共800人参训。参加第一期培训的有南昌、宜春、吉安三个设区市的100名学员。

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的前身是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和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这是原蚕桑茶叶研究所的所在地,创建于1958年,主要承担江西和南方地区蚕桑、茶叶、园林花卉、特色水果、休闲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工作。(徐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