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种植关键管理技术,掌握了这些,人人都能高产!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流域、流域以及以新疆为主的北方三大产区。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高效,要使棉花的生长发育有一个合理的生育进程,以充分利用有利自然资源,避开不利因素。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棉花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棉花的生长特性及分布
棉花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生长区需保证生长期温度适中、无霜期长,每天至少8小时日照,光饱和点为7-8万勒克斯。适宜生长在砂质壤土或壤土中,pH值6.5-7.5,土壤肥力适中,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宜。棉花生长需要温暖的气候,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在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最适生长温度在20-35℃有所不同。国的棉花生长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而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

整地施肥
棉花喜肥,整地前施足底肥。一般情况下,每亩应施入人粪尿1500公斤;厩肥3000公斤。也可施入20公斤的复合肥。施肥后深耕25厘米以上,最后耙平。如果有浇灌条件,可以做畦。

播种
棉花基本上都是采用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种植,一般情况下,地温稳定在16°C以上时(北方4月20日左右),是适宜的播种时机。播种前的15天左右将棉种摊放在晾席上或干燥的硬地上晾晒3到5天以打破休眠休眠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根据当地情况选用种子量0.5%的五氯硝基苯、0.3%的甲基立枯磷或0.3%的敌克松+磷酸二氢钾等拌种,可起到提供营养和预防病虫害的作用。每亩按照3200株左右的标准进行播种,根据密度要求,可以采用50-55厘米的小行间距和100-120厘米的大行间距。对于杂交棉或超高产棉田,每亩种植2000-2500株,采用约100厘米的行距是比较合适的。

追肥浇水
棉花在不同的时期要适当追肥,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肥料品种进行追肥。棉花现蕾后,需肥量迅速增加,盛蕾期应适当追施氮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可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开花后7~10天,下部坐住一个直径2厘米以上的铃时(7月15日~20日),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植株下部桃生长。8月上旬,棉花进入吐絮期,生长量逐渐减弱,此期适量施用盖顶肥可为上部秋桃服务,同时还可提高秋桃棉花质量,亩追尿素3~5公斤,结合治虫可使用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进行叶面喷肥,为棉花结铃期补充磷元素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棉花苗期生长需水量较少,一般不用浇水。当棉花植株上部第3-4主茎叶片中午出现枯萎、变厚、呈现暗绿色时,表示植株缺水,需要及时浇水。棉花花铃期对水分比较敏感,要浇好初花水、结铃盛期水、后期水,以防止出现早衰、增加铃重和铃数。同时呢,如果雨季降水多,也要做好排涝工作。
病虫害管理方案推荐
棉花普遍发生的病虫包括:棉蚜、棉盲蝽、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实行达标用药、精准用药,提高防治效益。
种子处理:根据各棉区苗期主要病虫种类,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包衣,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等,可有效防止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蚜虫、棉盲蝽:可选用苦参碱、烯啶虫胺、噻虫嗪等;棉盲蝽可选用氟啶虫胺腈等。
棉铃虫、甜菜夜蛾: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茚虫威、多杀霉素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可选用灭幼脲、抑食肼等;化学药剂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等。
棉叶螨:选用阿维菌素等生物源杀虫剂;化学药剂可选用乙螨唑等。
枯萎病、黄萎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乙蒜素、氨基寡糖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辛菌胺醋酸盐等。
铃病:真菌性铃病发病初期(铃上出现水渍状小点)可选用多抗霉素、乙蒜素,化学药剂可选用辛菌胺醋酸盐、吡唑醚菌酯等;细菌性铃病可选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乙蒜素、中生菌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噻菌铜等。
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红腐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选用络合态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噁霉灵等药剂及时防治。

棉花植物病虫害对种植过程中的棉花生长有严重影响。因此,对棉种植管理的全面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更好地预防,而且还可以为棉花种植的趋势提供指示。 本文通过对棉花种植过程中种植及病虫害管理进行介绍,以期提出更加科学,合理,可行的棉花病虫害防治措施,助力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