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刘巧:老家的菜园子

在梦中,我时常回到山东莱芜老家,熟悉的小路,熟悉的一草一木。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爸爸妈妈在家南面的空地上搭建的菜园子,那曾是我儿时的乐园。

爸爸妈妈将菜园子规整得很好,有树有菜,还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打了一口井。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菜园子里有吃不完的菜,逛不完的景。

作者老家的菜园子,满目青翠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视频,其中有一道菜叫“春天”,看完后才知道,原来指的是香椿,这也一下子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小时候,妈妈在菜园子里种了香椿树,每年初春,微风吹来香椿淡淡的清香,整个胡同里都是它的味道。我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掐下一把,央求妈妈炒来吃,妈妈笑着点头。很快,香椿炒鸡蛋、拌香椿、香椿面……各种各样用香椿做的美食就会端上餐桌。空气里的香味,浅浅的,满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散。空闲时间,妈妈会去树上掐下更多的嫩芽,分给邻居们,一起品尝“春天的味道”。

其实,妈妈最喜欢的是她种的菜葫芦。藤又粗又长,密密麻麻爬满了一墙。因为种得多,一般会余下不少吃不完的菜葫芦。妈妈就把它们晒成葫芦皮,每到这个时候,我就喜欢在旁边打下手。妈妈把菜葫芦切成薄片,我一片片铺开晾晒在屋顶上,隔天再翻晒一遍,阳光好的话,晒到傍晚就可以收了。晒好的菜葫芦皮装在袋子里储存起来,冬天炒菜、炖菜都是极鲜美的。

菜园子里还栽了二十棵白杨树,遇见雨天,那就是我们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可以捉“知了猴”。我们常常打着手电筒,一拨一拨地在树上、地面巡逻。在夜色的掩映下,这些“知了猴”有的刚从洞里钻出,有的正慢慢往树上爬,有的并未破土而出,但我们却可以从地面的小洞口判断出它的存在,一点点抠开泥土,轻松就将它收入囊中。这些“知了猴”用盐水浸泡后,捞出洗净,热油一炸,就是一道绝美的小菜。姐姐小时候胆子小,爸爸就逗她说,这些“知了猴”吃下去后会继续在肚子爬,吓得她一口都不敢吃,为此妈妈还数落了爸爸。

从作者家的菜园里摘下来的葫芦、黄瓜

秋天,朵朵棉花开得正旺。星星点点,白得耀眼,弯腰采摘时,好像摘下了一片云朵。妈妈将它们打包带走,再回来时它们就变成了柔软的棉花毯。妈妈会找一个好天气把一部分棉花毯缝成被子,晚上盖在身上,柔软又温暖。剩下的一部分棉花毯,妈妈都留下来了,说要留给我结婚时用。后来搬了几次家,但妈妈一直把棉花毯好好收着,现在还在衣柜上整整齐齐摆放着。

从老家搬走已经近十年了,那片菜园子早已不复存在,但那时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清晰,就像爸爸曾给我扎的秋千架,一直摇啊摇,摇在我的心里。

(作者: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刘巧)

来源:“学习强国”青岛市城阳区通讯站

责任编辑:王赛赛 周慧 柳宇 王晓璐 李润杰

转载:郝凤婷

审核: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