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3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热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一一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一一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小题1】文章③一⑦段围绕棉花写了哪四件事情?
【小题2】请按要求品味语言。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一一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请简要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整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简要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题3】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棉花里的父亲”的含义。
【小题4】第⑦段中有一句话:“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2023·吉林松原·一模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错过季节的西瓜秧》,回答后面小题

错过季节的西瓜秧

①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苗。

②这很不对头。这个季节,地里的西瓜,大多已经成熟了。没有人会在夏天栽种西瓜秧,不等它开花,未及结出西瓜,秋风就来了,寒霜接踵而至,它很快就会被冻死。但棉花地里这颗不知道从哪里跑来的西瓜子,还是发芽了。

③我的锄头,在它旁边停下。对棉花地来说,除了棉花株,其他的都是杂草,都理应被锄掉,好腾出空间和营养,让棉花株成长。我承认,我犹疑了两三秒钟,最后,我手中的锄头,围着那棵西瓜秧苗,转了一圈,我将它周边的土松了松,这样,它可以更畅快地呼吸和成长。我还将我喝的水,拿来浇灌它,那是父亲早晨为我泡的茶水,对一棵西瓜苗来说,可能苦了点,但这块沙土地的周围,没有水塘,我找不到更清的水了。我在弯腰浇灌它时,请它谅解,它摇了摇它的两瓣嫩叶,这也许表明它听懂了我的话。

④我接着锄地。烈日当头,口渴难耐,我却将剩下来的水,都浇灌在一棵没什么希望的西瓜苗上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一点口渴,我能够忍耐。黄昏,我锄完了棉花地,扛着锄头准备回家时,又跑回去找到那棵西瓜苗,蹲下来,看看它有没有什么变化。我欣喜地看到,它肯定比我第一眼看到它时,长高了有一厘米,或者更多一点。我告诉它,你慢慢长,我会常来看你的。

⑤我说到做到,一没事,就跑到离村有点远的那块棉花地,去看望那棵西瓜苗。那是我高考失败后的第一个夏天,别人都在等着大学录取通知书,我除了失落,无所事事。现在,除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外,我又多了一件事,就是去棉花地里,陪伴一棵西瓜苗成长。我已经没有了希望,它在错误的季节里发芽,本也没啥希望,但我希望奇迹能在它身上出现,哪怕让它结出一颗这个世界上最小的西瓜。

⑥每次去看它,我都会带上一杯水,只为它浇灌。剩下来的最后一口水,我才自己喝。我总是和它讲太多的话,口干舌燥,最后那口水,让我觉得特别甘甜。我相信它是愿意把最后一口水留给我喝的。不管我与它讲什么,它都从不反驳,很认真地听,这使我第一次有了倾诉的欲望。那段时间,我差不多将我这辈子的话,都讲完了。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一个失败者的絮叨,哪怕是我的父母,但它是个例外。当然,我一点也不想将我的坏情绪传染给它,我讲出我的失败故事,是想勉励它,快点生长,赶在秋风来临之前,开花,结果。

⑦棉花地要反复锄。这本来是个很枯燥的活,但因为那棵西瓜苗,锄地成了我最乐意干的农活。而且,每次给那块棉花地锄草时,我都执意要锄那垄地,我是担心如果被我的父母发现了,他们一定会像锄掉任何一棵杂草一样,锄掉它。对农人来说,一棵毫无希望的秧苗,跟一棵杂草,并无区别。

⑧它成长得很快,藤子顺着棉地四处跑,藤梢特别嫩绿,还长着一些胡须一样的东西,碰到什么,就在上面打个结,站稳了脚跟,然后,卯足了劲,往更远的地方伸展。我见过父亲种西瓜,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要给瓜藤打头,以使它停止跑藤,而专心地去开花,结出西瓜。我几次想掐断它,终于没下得了手。天渐渐凉了,既然时间根本来不及了,何不让它自由任性地疯长一回呢。

⑨在一个露水很重的早晨,我惊喜地看见,它竟然开花了,黄黄的小花,细碎,羞怯,仿佛一个误闯到这个世界的青涩少女一样。田地里从来不缺各色各样的花,但唯此一朵,让我泪流满面。秋风已起,寒露已重,我以为一切都来不及了,但它还是执着地开出了它的第一朵黄花。有很多花是在秋天盛开的,但它本不属于这个季节,因而显得如此突兀,让整个秋天,也让整个田野,都措手不及。

⑩它却没能给我更多的惊喜。几天之后,我和父母一起去棉花地里摘棉花,我兴冲冲找到了它,却发现,那朵花已经凋谢了,它的根,已经无法从土壤里汲取更多的养分,它的瓜藤和叶子,也因为无法从阳光和空气里,摄取更多的能量,而慢慢变黄,枯萎。我知道它已经尽力了。我有点遗憾,但不伤感。相比于那些从未发芽,从未开花的瓜子,它已经是个奇迹。

⑪那以后,我重回校园。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否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发一次芽,开一次花。

【小题1】西瓜秧从发芽到凋谢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请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犹疑______不忍心___________
【小题2】第⑤段中两个加点的“希望”分别指什么?
【小题3】“田地里从来不缺各色各样的花”,但为什么“唯此一朵,让我泪流满面”?
【小题4】整篇文章写的是盛夏,“我”在棉花地里锄草时,发现了一棵西瓜秧苗,并见证其发芽、长高、开花的过程。但第⑤自然段提到了“我”的相关经历,可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5】如何理解“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否结出硕果,但我至少应该像那颗西瓜子一样,发一次芽,开一次花。”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古道

①我开启探寻千年古道之路。

②还没有来得及细细体味山野边浩荡的水,车子就一晃而过。在路的尽头,茂长着一片竹林。因为山太深,人迹罕至,竹林才完整地留存下来。通往竹林的,是一条千年古道,狭窄,凸凹不平,向险而去。为了吸引更多人更便捷地抵达那片原生态竹林,当地人动手开辟一条新路,把原来的河道改造成为水泥路。那条千年古道被荒弃了。新开辟的水泥路在千年古道的下方,即使是再热闹的旅游旺季,游人熙攘,也没有人留意高处的这条古道,他们奔走在新路上,直抵想象中的那个生态景点。千年古道成为一个被封存被悬置的景观,无人参观,只是偶尔会在某些时候被村人说起。

③从千年古道失意而归,却在村子里意外发现了那个铁匠铺。这个守候着一条千年古道的村子,居然有一个铁匠铺。多年来,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那个铁匠铺比破落的村庄更破落,看上去并不是彻底被遗弃的样子。我很快就找到了它的主人,一个七十六岁的老铁匠。他苍老,敦厚,脸上刀削一样的皱纹里,填满铁屑状的东西。稍感惊讶的是,他竟然那么健谈,让人很难将他的言谈举止与木讷表情联系到一起。他表现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热情,一边口沫纷飞地讲解打铁知识,一边手舞足蹈地演示。他似乎等待了很久,孤独了很久,对我这个陌生人的来访异常兴奋。我理解他。他打了一辈子的铁,不舍得丢弃这个技术活,其实他生活得挺好,早就不需要依靠打铁来维持生计,但他仍然坚守着,偶尔过过打铁的瘾。

④他与被这个世界淘汰了的手艺相依为伴。那天我亲见了他打铁的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有些悲壮,好像多年来的坚守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他光着膀子,在通红的炉火前,酣畅淋漓地表演了所有手艺,认真,郑重,像在重温往昔岁月。这是一个民间手艺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我向他投去敬重的目光,并且按动快门,将某个瞬间定格。

⑤默立在村头的石碾,只有逢年过节才用一用。一个老农蹲在地头抽烟,他一动也不动,烟圈在他的头顶盘旋片刻,就像云彩一样飘向空中。走在村里,随处可见“流动饭店”的字样,旁边是同样用油漆涂抹的形形**的与城里无异的各种广告。

⑥我们在老农带领下,走下一道坡,拐了一个弯,再爬过一条长长的坡路,然后连续穿过两个窄胡同,在一座老宅跟前停步。院子里齐腰的荒草,被我这陌生的闯入者惊到,怯怯地低下头,仿佛在追忆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

⑦这栋老宅像一个农具陈列馆,犁、耙、耧车、镰、蓑衣、畚箕……各式各样的农具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他说三十多年来没有外人进过这个屋子。那些农具被我们搬到院子里,摆放,拍摄;他也像受到了格外尊重一般,脸上满是欢喜。他把一套驴具挂到院墙上,用手比划着告诉我每个部件的名字和功能……他越讲越来劲,渐渐有了一点神采飞扬的感觉,似乎这些农具激活了他埋在心底的遥远记忆。我想对劳动工具的热爱,是一个劳动者最朴素的感情吧。他的讲解让我重新认识了驴具,好似看到一头驴在山野里骄傲地劳作;又仿佛看到农人们**着黝黑的胸膛挥镐开凿、扶犁耕田、推磨碾米的画面,他们用力气拥抱土地,用汗水浸润生命。

⑧一栋被遗忘的老宅居然藏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以拍摄的方式,截取并带走了它们。

⑨我想,许多农具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我仍在乡村间执着地奔走与找寻,因为它沧桑而负重的历史,也因为它赋予农人的激情与坚韧

(摘自《中国散文网》,原作者:王月鹏。有删改)

【小题1】“我”在整个探寻过程中见到了哪些场景?请简要概括。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童年记忆里红彤彤的打铁情景,一直灼烫在我的心头。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院子里齐腰的荒草,被我这陌生的闯入者惊到,怯怯地低下头,仿佛在追忆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赏析句子)
【小题3】结合全文,最后一段画线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写两位老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