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黑奴的悲惨往事:白天采棉花,晚上遭**,命运被白人掌握

提及黑人女性,我们总是用开朗独立、热情大方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她们,我们也经常能从荧幕上看到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的黑人女性。

然而在美国诞生之前,黑人是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生存领域的,尤其是在1661年到1863年,这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她们甚至没有女性的尊严,只能被迫沦为白人的奴隶和玩物。

为什么黑人被白人如此对待,在这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黑人女性又经历了怎样的心酸?他们又是如何挣脱奴隶世界悲惨的桎梏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的这段让他们铭记至今的血泪史。

备受压迫的女黑奴们

关于美国黑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大部分来源于南非,被运奴船送往美国境内,一开始的时候黑人的境遇还不算凄惨,只要是在北美殖民地出生的黑人都是自由人。

可是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再加上生活在北美的白人移民因为不适应这里的气候而无法劳作,但是北美有着大量的种植园,需要很多劳动力,这时黑人奴隶成了最优的劳动力。

为了保留更多的劳动力,也为了更好的控制黑人,1661年,从弗吉尼亚殖民地开始合法的施行奴隶制,从此美国黑奴的悲惨生活开始了。

美国的女黑奴在某种程度上比男黑奴更加辛苦,她们不仅要从事跟男性一样繁重的劳动,还要因为承受由女性的生理特征带来的痛苦。

更残忍的是,一些面容姣好的女黑奴在棉花地里经过繁重的工作后,还可能成为男主人的泄欲工具,也因此被庄园的女主人所嫉恨,在被男主人厌弃之后,往往会被女主人送往奴隶卖场重新拍卖。

而女黑奴被拍卖的价格则是按年龄而定的,越年轻生育能力越好的女黑奴的价格越高,甚至远远高于一个身强体壮的男黑奴,也正因如此,她们年纪轻轻就被迫生育,落下了一身疾病,母亲和孩子的死亡率都是很高的。

除此之外,在种植园里劳作的女黑奴还要忍受无处不在的鞭打,摘的棉花少了会挨打,在仓库里睡过头了会挨打,总之她们每天都在心惊胆战的活着,不知道什么时候鞭子就落在了身上。

就算是在孕期的女黑奴也不被允许休息,只是在生产前期会被适当的减少工作量,这并不是农场主们多有善心,而是他们需要女奴们孕育新的奴隶,以便为他们创造财富。

而哺乳期的女奴们也只有4周的休息时间,在这之后立马就要投入到与之前一样强度的工作中去。

还有一些比较“幸运”的女黑奴被分到了主人家里做家奴,虽然不用在外面受风吹日晒了,但是家里也总有做不完的活在等着她们。

女黑奴不被允许私自用灯火座椅等,有超负荷的缝纫工作的她们,只能在主人睡下后,来到门外借着月光完成工作,虽然夜晚的风很凉,但是比起完不成工作就要被鞭打的痛苦,受点冻已经不算什么了。

尽管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劳作,她们的辛苦并没有人会体谅,也没有白人会把她们当人看。甚至连上厕所都要请示女主人,否则不能离开主人一步。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能干的女黑奴渐渐成了黑人家庭的主导,白天她们是受人驱使的奴隶,而回到家里后她们又是丈夫和孩子的依靠。

女黑奴的婚姻和母爱

在奴隶制下,女奴和**的婚姻是没有保障的,他们随时面临着对方被买卖的风险,但是在磨难中建立的婚姻关系反而更加的牢固。

相比白人夫妻那套假模假式的相处方式,黑奴夫妻间因为相同的经历对彼此更加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夫妻关系早在那时就趋近我们如今所追求的平等的关系。

女黑奴虽然不能保证自己的贞洁,但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坚定地,在他们的内心里婚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够随意终止。

在棉花园里犯错时,作为丈夫的男黑奴为了保护妻子,为甘愿为女黑奴承受鞭刑。还有的男黑奴因为不能忍受奴隶制下的夫妻分离而自杀,甚至有的男黑奴不堪妻子受辱而杀害男主人。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黑人奴隶们的真挚婚姻,十分令人感动。

女黑奴在这种情况下能亲自抚养自己孩子长的的机会也很少,但她们对孩子的母爱却丝毫不减。

在奴隶主要将孩子卖掉时时候,黑人母亲会用**、绝食奋起反抗因为,她们很清楚孩子一旦离开她们身边会遭受什么,但这种行为往往会遭到主人的一顿毒打。

但作为母亲的她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反抗,奴隶主为了更多的利益,便同意10岁以下的孩子同母亲居住。

女黑奴们有着身为母亲的天性,尽管她们有着繁重的工作,但仍然会在一天的工作后,披星戴月的赶回家陪伴孩子,为孩子打点好日常生活再悄悄离去。

因此,虽然孩子们很少见到母亲,但是仍然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在他们长达后往往都会用一生寻找流离在外的母亲。

在这样日复一日被压榨的日子里,奴隶们也会为自由而抗争,虽然由于肤色原因和地理原因,让他们的逃亡变得很艰难,但是女黑奴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由的渴望。

一位女黑奴的逃亡之路

在女黑奴追寻自由和人权的逃亡之路上,有这样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她就是哈丽特·塔布曼,又被美国人称为黑奴的“摩西”。

哈丽特·塔布曼是奴隶制下黑人的后代,一生下来命运就被注定了,但她从年轻时就极具反抗精神,不会因为主人的鞭打和责骂而屈服,或是按照指令去欺负与她同病相恋的黑奴们。

这样的鲜明的性格也吸引了一位自由黑人与她结合,在哈丽特·塔布曼的原主人死后,她按照制度要被买往其他地方,为了能把未来掌握到自己手中,哈丽特·塔布曼选择了逃亡。

和哈丽特·塔布曼一起逃亡的还有她的两个哥哥,但是在他们逃离不久后,种植园的主人便刊登了三人的通缉令,有提供线索的还有重赏。

两个哥哥因为受不了逃亡路上颠沛流离的生活,还要堤防被抓的风险,他么选择返回种植园,但是心性坚韧的哈丽特·塔布曼是绝不屈服的,她的内心是十分强大的,她一定要争取到自由。

其实在这个时期,因为有人提出了废奴主义,点燃了黑奴们心中的希望,奴隶的逃跑是十分常见的,因此哈丽特·塔布曼在逃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危险,她要掩藏自己的皮肤,要躲避捕奴者的搜查,还要费尽心机的伪造信息以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资格。

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与她一样在逃亡的奴隶,也受到了废奴主义支持着的帮助。

例如哈丽特·塔布曼逃亡时通过“地下铁路”的帮助,把自己伪装成了其他人,最终逃离了南部种植园,来到了较为安全的北部。

后来在塔布曼获得自由后,她也积极地投身到解放努力的事业当中去,成为了“地下铁路”的遗愿,专门帮助逃奴获得自由。

从哈丽特·塔布曼的经历中折射出了当时的万千黑奴的生存状况和逃亡经历,当时像她这样的黑人女性还有很多,只不过她幸运的活了下来,并成为了女性中废奴主义的代表人物。

废奴运动—黑人获得自由的开端

随着美国革命的开始,美国北部的工业发展迅速,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扩大生产,但是此时美国南部的种植园内困着因奴隶制而无法脱身的数量庞大的黑人,并且南部还提出要将奴隶制发展到北部,这引发了北方黑人更加强烈的不满。

时任美国总统的林肯看到这种状况也十分痛心,从内心来讲,他是十分同情黑人奴隶的,但是作为一国领导人要从大局出发,为了保持国家的和谐,林肯一开始并没有主张废除奴隶制度,而是转而限制奴隶制度的扩张。

显然,这样的决定并不能缓和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1861年,积怨已久的南方黑奴们揭竿而起,开始为自由而战。

势如破竹的南方奴隶一路攻占北方的多个城市,林肯一开始还应战,后来他也发现如果不彻底的废除奴隶制度,奴隶的怒火不会停熄,战争也不会停止。

又加上北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废奴制度的支持,林肯顶住了奴隶主们的压力,在1862年9月颁布了《解放黑奴的宣言》,跨越两百多年的奴隶制废除了,从此黑人奴隶结束了痛苦的磨难,在美国有了自由,也有了人权。

写到这里,我不禁为女黑奴们在两百多年里受到的苦难感到心酸,她们的不幸令人同情,但她们坚强又勇于抗争的的精神又值得人敬佩。

女性的光辉无论在哪个种族都总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愿世界和平,再无苦难,永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