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氟吡甲禾灵,一个在棉花田间抗芦苇的好药
高效氟吡甲禾灵,一个在棉花田间抗芦苇的好药
看到农户有的田间芦苇比较多,在大太阳底下暴晒的时候,我有点内疚,因为其实很简单,用10.8%高效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进行田间喷雾就完全解决了,不过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我们一般不敢介绍。

大家要想一个事情
第一,农民一般是等芦苇长到一个人高的时候,才去搞定它,平时的时候,几乎就当没有见到,这个时候,除了草甘膦,高效氟吡甲禾灵几乎是无效的。
第二、高效氟吡甲禾灵有的时候,农户在喷药习惯上,没有做二次稀释,往往造成的效果不好。所以,对于这种技术的推广,我们往往都是一句话:实验、实验。其实,根本不用实验,这个都是绝对把握的技术了,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办理正确的事情。
3.1 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前世今生
每次看到芳氧苯氧丙酸酯类的抑制剂,我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因为这个芳氧苯氧丙酸酯类有一个简称(APP)。
这个除草剂要感谢两个公司,一个是日本石原公司。在1970年前后,把24D和二苯醚的结构弄到一起形成了,禾草灵。另外一个是德国赫斯特公司在用医药抗血脂药剂候选物进行除草剂测试时候,发现的禾草灵。
总之,他们时间差不多。1975年赫斯特公司推出禾草灵商品,所以,这个大类的产品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高效氟吡甲禾灵是美国陶氏益农的产品,陶氏益农现在和杜邦等合并为科迪华了,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日本石原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在1920年就已经成立,属于世界前十的公司。
石原产业于1950年成立了生物科学营业本部,是日本农药行业的开拓者。自进入农药行业以来,石原产业高度重视研究和开发,并致力于新化合物的开发。作为一个有优秀研发、制造和销售能力的跨国农化公司,石原产业为全球农业提供了一系列新型农药产品。
20世纪70年代
石原产业自主研发了除草剂精吡氟禾草灵。1978年,精吡氟禾草灵在许多国家获得了生产许可,主要在巴西、中国等国销售。精吡氟禾草灵成为石原产业的主导产品之一。
20世纪80年代
石原产业开发出两个吡唑类的专利产品,吡唑类除草剂苄草唑,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太保(5%氟啶脲)。
20世纪90年代
石原产业推出了4个专利产品,氨基吡啶类杀菌剂氟啶胺,磺酰脲类除草剂烟嘧磺隆、啶嘧磺隆和杀线虫剂噻唑膦。其中,玉农乐(4%烟嘧磺隆)的问世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福帅得(50%氟啶胺)早已成为杀菌剂市场的明星产品,福气多(10%噻唑磷)更是杀虫剂的开拓者和领军者。这些优秀产品为世界各地的农民带来了福音,不断推动石原产业在农药行业的发展。
2000年以来
石原产业又开发出两种专利产品并迅速投放市场——超级保护性杀菌剂科佳(10%氰霜唑)和内吸性杀虫剂隆施(10%氟啶虫酰胺)。这个农药现在属于基本上在新疆蚜虫药剂中非常强悍的药剂选择了。
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情,很多人说相关的绿色食品,说国外的怎么怎么样,但是大多数农药都是国外研发的,然后让我们国家很多人相信绿色的逻辑在于什么,我也一直不明白。
德国赫斯特公司大家听的比较少,他有两个兄弟,一个是拜耳,一个是巴斯夫,挺过吧。好吧,我觉得可以讲讲这个公司的一些事儿。
赫斯特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迈斯特尔。鲁齐乌斯公司,1863年由化学家鲁齐乌斯博士和两位商人在法兰克福附近的赫斯特创立,并设立了一间小型染料工厂。
1883年开始大规模制造药物,首种产品为止痛退热药品安替比林。
1885~1900年成功地将普通食盐以电解方法制得苛性钠及氯气,奠定了化学工业中下项基本处理程序的基础。赫斯特还生产治疗肺结核的药物Tuberculocidin,并成功推出白喉血清及破伤风疫茵,及以经济方法生产中性靛蓝类染料。
1901~1915年赫斯特设于Griesheim的工厂建立了自焊接与切割技术;进一步扩展药物种类,生产合成肾上腺素:与德国细菌学家艾利支合作,成功发明可有效地防治梅毒的药物sa1varsan。发展新染料及颜料,包括羊毛用还原性染料NaphtoI AS及Hansa黄颜料等。通过生产碳氮(氰氨化钙)肥料以开拓农业化学品业务,生产塑料分散体Mowilith,这种聚醋酸乙烯酯可用作乙烯系聚合物的基本成分。
1916~1930年开始生产胰岛素,制得全球首张Ozalid干式影印纸,与德国主要化学公司合并成为法本工业公司。
1931~1945年发展氟塑料Hostafion C聚四氟乙烯,生产氟里昂安全冷冻剂及安全推进剂。法本工业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宣布解体, 1951年分别恢复成立赫斯特、拜耳、巴斯夫三个公司。
1946~1960年赫斯特生产盘尼西林。其间推出的新产品包括: Ozasol胶版印刷用敏化印刷底板、特雷维拉聚酯纤维、雷马素活性染料。赛丹杀虫剂、 Reverin--世界首种静脉注射用四环素、医治心绞痛的药物Segontin、首种在铝质面板上进行电于影版的Elfasol印刷底板。其他产品还有:聚酚胺纤维、 Hostalen及HostalenPP,Hostaphan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及三磷酸五钠盐等。
1961~1970年赫斯特成功开发出黄色Hostaperm色素,生产热塑性塑料聚甲醛及聚四氟乙烯,并推出利尿剂等,进而购入了法国罗素·优克福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1971~1980年推出医治神经系统及中央血液循环失调的药物Trental及新一代抗生素凯福隆,并开发出伊洛克桑禾草灵。1981~1987年开发一种经济有效的生物废料处理器Biohoch一Reactor。推出兼有柔软及恒久防火特性的特雷维拉阻燃聚酯纤维,以及可取代大部分石棉产品的DoLan 10 纤维。赫斯特还收购了美国的赛拉尼斯有限公司,与赫斯特美国公司合并成立了赫斯特赛拉尼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从而使赫斯特集团成为世界工程纤维市场四大主要供应商之一。
1988~1990年赫斯特收购了Sigri公司,BK Ladeburg公司及Hans SchwarZkopf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持股从49%增加到77%。赫斯特在法国生产聚丙烯,在威斯巴登生产世界最大的胶印板并在柏林生产特雷维拉细旦无纺布。
1991年赫斯特与日本三菱化成联盟发展用于聚酯纤维上的染料,从而导致两者全球性合作开发聚酯薄膜。赫斯特还成功地开发回收再生塑料。
1992年赫斯特公司在美国退出高密度聚乙烯业务并出售生产厂,在德国关闭了中间体、聚氯乙烯生产厂,购入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大湖炭素公司、日本鲁塞尔--森下公司的股份以及在美国Cape公司的剩余股份。
1994年赫斯特(中国)投资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0.7亿美元。与拜耳公司对半合资建成Dystar染料公司,其销售额达18亿马克。
1995年投资70亿美元收购美国MMD制药公司,并进行规模重组,此举使赫斯特公司进入世界四大制药公司之列。
1999年法国罗纳普朗克医药化学公司和德国赫斯特合并,成为安万特公司。
2004年安万特又和赛诺菲公司合并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德国赫斯特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3.2 高效氟吡甲禾灵的作用机理
精氟吡甲禾灵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杂草长的时候,抑制分裂,说白了就是不让杂草长大。其他的东西就不详细介绍了。作用机理介绍起来,是一大堆专业术语,就好像厨师介绍辣椒狠辣,但是不会给你介绍辣椒为什么辣的原因一样。
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主要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ACCase)的活性抑制剂。
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一种参与脂肪酸合成的蛋白酶。
进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导致合成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蜡质层和角质层的过程受阻,导致植物的膜结构迅速破坏,透性增强,最终导致植物的死亡。
其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作物安全及易于降解的特点极大的促进了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
APP类除草剂另一个特点就是其具有光学活性,其特点是同一化学结构下有不同的异构体,不同异构体的除草活性也不同。其中R(-)-异构体能有效抑制靶酶的活性,阻断杂草体内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形成,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而S(+)-异构体则基本无效,二者药效相差8-12倍。
这个除草剂要注意风险,就是对禾本科作物有极大的风险,但是怎么说呢,尽量不要在靠近的区域进行喷施就可以了。
商品化的APP类除草剂通常被加工成酯类,使得其更容易被杂草所吸收;但通常酯类物质的溶解度较小,吸附性较强,因此不容易淋溶,而更容易吸收在土壤中。
在杂草3~5叶,生长旺盛时施药最好,此时杂草对高效盖草能最为敏感,且杂草地上部分较大,易接受到较多雾滴。在杂草叶龄较大时,适当加大药量也可达到很好防效。应尽量在禾本科杂草出齐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