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棉花,施好“四次肥”,施肥管理少走弯路,花满枝头促丰收

#春耕进行时#民间有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可见肥料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也有:“收与不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之说,同样也表明水肥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种植棉花也是这样,它的生长发育同样需要水肥滋养,才能更好地使得棉花植株茁壮生长,根系生长量大,枝繁叶茂,叶面宽大,开花多,结的棉铃多,产量高且优质,就更好地达到种植目的。

但要了解的是,棉花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发育的内容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棉花在各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各不相同。比如在棉花苗期,由于生长量较小,且根系尚未发育完整,此时的棉花植株对养分的需求量不大;而且此期棉花的生长内容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主要以消耗氮肥为主,而对钾和磷元素的需求就很低。

那么,作为管理者的种植户,就需要充分了解棉花各个生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对应的施肥管理,才能更好地满足棉花苗期的生长需求,更好地发挥棉花的生育潜能,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效栽培的种植目的。

从棉花整个生育期的需肥特点来看:每生产100㎏皮棉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和比例与产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一般认为需吸收氮10~15㎏,磷6~13.5㎏,钾13~16.5㎏;比例约为1:0.36:1(以此可作为棉花配方施肥的参考)。

棉花苗期是以根系生长为中心,根系生长较快,地上部茎叶生长较慢,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占一生吸收总数量的5%以下。此期虽然吸收比例小,但吸收强度较高,棉株体内含氮、磷、钾百分率也较高。

进入蕾期,棉株生长加快,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根系迅速扩大,地上部生长也加快,此时棉株吸肥能力显著增加,吸收的氮、磷、钾占一生总量的25.29%~31.61%。花铃期是棉花形成产量最关键的时期,棉株在盛花期营养生长达到高峰后转人以生殖生长为主阶段,吸收的氮、磷、钾量分别大约占一生总量的60%左右、65%左右和62%左右,吸收肥料的数量和比例均达到高峰,是棉花养分的最大效率期和需肥最多的时期。因此,保证棉花花铃期养分的充分供应对实现棉花高产极其重要。

简单解了棉花生育期的需肥重点,那么,在种植棉花过程中,对应施好以下“四次肥”,棉花植株不仅长势好而且结棉桃多,棉花开满枝头促丰收。具体来看:

一、施足底肥

根据长期实践,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种植棉花的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为宜。这是因为优质的农家肥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改良土壤结构,起到疏松土质,培肥地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增强土壤保肥保水保墒的作用和效果;再者,它的腐殖质能够促进棉花植株根系发育;另外,还能够调节棉花植株根系周围土壤的水、肥、气、热的利用率。因此,在棉花种植中,种植有机肥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与品质。

通常情况下,棉花的底肥使用,一般结合整地足量施入。每亩施用充分发酵腐熟的优质农家肥4000㎏左右,饼肥50㎏左右,磷肥50~70㎏,碳铵30㎏左右,氯化钾15~20㎏,锌、硼各1㎏可与有机肥掺匀撒施,或者亩施农家肥3000~4000㎏,另外,也可施52%棉花专用配方肥20㎏,随翻地耕入耕层里即可。

二、稳施蕾肥

棉花蕾期形成健壮的个体与合理的群体是实现棉花高产的基础。稳施蕾肥,即速效肥与缓效肥相配合,化肥与有机肥相配合,氮肥与磷、钾肥相配合,既满足棉株发棵需要的养分,又防止施肥过猛造成棉株疯长。

这个阶段,棉花对养分需求量有所增加,对养分类型需求比较全面。养分充足全面直接影响棉花植株的长势和后期产量。如果此时土壤养分匮乏不符合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要求,影响棉花产量;如果肥料供应过于充足,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徒长同样影响棉花产量。因此,棉花稳施蕾肥很重要。

棉花雷肥施肥原则,根据棉株的长势长相、土壤肥力、天气与肥料种类等条件而定,即看天、看地、看苗、看肥来施肥。棉花现蕾后对养分的要求开始增加,蕾期应追施一定数量的以尿基复合肥为主的三元复合肥,可满足棉株发棵的需要,但要防止肥多而引起徒长,故应掌握稳施、巧施。一般可在棉花现蕾初期亩追施氮、磷、钾各含15%的三元复合肥20~25㎏。

或是在棉花进入盛蕾期施肥,可结合深中耕,每亩用饼肥60㎏、磷肥20㎏及钾肥10㎏混合后施用,在两行棉株间沟深施,将肥料深埋15㎝左右,并培土护株,达到“太阳晒不到,下雨冲不跑”的要求。

三、重施花铃肥

根据长期的实践,花铃期是棉花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重施花铃肥对争取棉花“三桃”有显著作用。追肥数量应占全生育期追肥总量的一半或更多一些。因为,在棉花开花以后,既是棉株茎、枝、叶等营养器官迅速增长时期,又是大量开花、结铃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棉株积累的干物质最多,对养分的需要量大增,叶片内大量的养分被消耗,亟须补充养分。而这时土壤中速效氮含量却急剧下降,因此,必须重施花铃肥,以补充土壤养分之不足,满足棉株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才能为夺取棉花早熟、高产、优质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般的棉田,对生长势不强、前期肥料施用量不足或是施肥效果不好的棉田,花铃肥应分二次施用,第一次在初花期施用,亩用尿素20㎏,氯化钾15㎏,混合后开沟埋施。第二次在盛花期(与第一次相隔15~20天)施用,施用量可视苗情减半;对棉田肥力较高的、前期肥料施用充足、棉花长势良好的棉田,可在盛花期(棉株有1~2个硬桃时)施用,一般每亩用尿素25㎏,氯化钾15㎏。施肥原则做到开沟深施,天旱时要“以水促肥”,尽可能提高肥效,更好地达到施肥目的。

四、补充叶面肥

棉花进入吐絮期后,棉花植株长势就进入减弱期,吸肥量显著减少,叶片和茎等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均向棉铃转移而被再利用,棉株吸收的氮、磷、钾数量强度就明显下降,特别是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能力大减,且棉花植株转化利用土壤中到养分比较慢。所以,此时想要给好地给棉株补充养分,通常采用根外追肥,也就是喷施叶面肥棉株的吸收利用率更好一些。

要获取棉花高产,达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早熟不早衰的要求,在施足花铃肥的基础上,还应补充叶面肥,以满足棉花大量开花结桃对肥料的需求。补施盖顶肥的时期以8月15日前后为宜,晚施不仅肥料利用率低,还会导致棉花秋发严重,增加烂桃。给棉花补充叶面肥,说白了主要是防止棉花后期缺肥而早衰,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棉铃重量,提高棉花品质。

棉花植株补充叶面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待。对于缺氮的棉田,每亩可喷施1%~1.5%尿素溶液50~75㎏,或喷施雷力2000液肥,5~7天1次,连喷2~3次。对缺磷又缺钾或旺长贪青晚熟棉田,7~10天喷1次雷力2000液肥加雷力液硼混合液,连喷2~3次,以达到后期不黄叶、不落叶、不早衰、高产优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棉花在整个生育周期内,由于生育期长,枝繁叶茂、生长量较大,产量较高,它对养分需求量有较高要求,是一种喜肥耐肥的作物。那么,种植棉花,想要获得高产高质,想要更好地达到种植目的,就需要种植户充分了解棉花在每个生长阶段对需肥量和需肥类型的相关需求,满足其每个生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就能在棉花种植过程中,减少、杜绝因为肥料施用管理不当造成的消极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棉花植株长势好结棉桃多,开满棉花促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