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知识分享

棉花,锦葵科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或多年生灌木植物。叶阔卵形,先端突渐尖,基部宽,叶柄疏被柔毛,托叶卵状镰形,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较叶柄略短,花萼杯状,种子分离,卵圆形,具白色长棉毛和灰白色不易剥离的短棉毛。棉花的花苞为乳白色,开花后逐渐变成深红色,花瓣凋谢后留下一个绿色的果实,即为棉铃;棉铃为蒴果,里面长着棉籽;棉籽外长有一层茸毛,这层茸毛会逐渐长满至整个棉铃。


棉花的生长期

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成熟期

4月下旬 出苗期:播种到有50%的子叶出土并展开,一般10~15天。

5月中下旬 苗期:从出苗期到棉田有50%的的棉株出现第一个幼蕾,一般30~40天。

6月中下旬 蕾期:现蕾期至50%的棉株开出第一朵花的这段时间,一般25~30天。

7月上旬至8月中旬 花铃期:从开花至有50%的棉株的第一个棉铃吐絮,一般陆地棉50~70天,海岛棉65~75天。

9-11月初 成熟期(吐絮期):吐絮至收获基本结束,约2个月。棉花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吐絮,9月为吐絮盛期,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收花完毕。(棉花不是一次成熟,而是逐渐成熟,多次收摘)。


棉纤维的成份


棉纤维的主要性能

良好的吸湿性、强耐碱性(纤维素大分子中的苷键对酸十分敏感,而对碱的作用相当稳定)、耐酸性较差,酸使纤维素分解、易霉变、易折皱。


棉纤维微观结构

棉纤维细而长,每根成熟的棉纤维,大致可分为基部、中部和顶端三部分。一般顶端封闭,中部略粗,两端略细,纤维长度和宽度之比为1000~3000。正常成熟的棉纤维,外观上具有天然转曲,即它的纵面呈不规则的而且沿纤维长度不断改变转向的螺旋型扭曲。天然转曲是棉纤维所特有的纵向形态特征,在纤维鉴别中可以从天然转曲这一特征将棉和其他纤维区别开来。

棉纤维的横截面由许多同心层组成,主要有初生层、次生层、中腔三个部分。

初生层是在棉纤维生长期形成的,它的外皮是一层极薄的蜡质和果胶,表面有螺旋状条纹,螺旋角大约30°,条纹的深度和间距约为0.5μm,长度在10μm以上。在表皮层之下才是纤维的初生胞壁,由网状的原纤组成,其厚度为0.1~0.2μm,初生层和棉纤维表面性质紧密相关。例如棉蜡使棉纤维具有良好的适于纺纱的表面性能,但在棉花纱线、棉布漂染前要经过煮练,以除去棉蜡,保证上色均匀。

次生层是棉纤维在加厚期沉积而成的部分,几乎都是纤维素,是棉纤维的主体层,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3所示的S1 、S2 、S3 层。纤维素在次生层中沉积并不均匀,以束状小纤维的形态和纤维轴倾斜呈螺旋形,螺旋角为20°~30°,沿纤维长度方向时左时右转向。次生层决策了棉纤维的主要物理性质。

棉纤维生长停止后遗留下来的内部空隙就是中腔。同一品种的棉纤维外周长大致相等,次生层厚时中腔就小,次生层薄时中腔就大。中腔内留有少数原生质和细胞核残余,对棉纤维颜色有影响。



棉花的等级划分

棉花一般分为7个级,分别为129、229、329、428、527、623、723。

除此之外按品级标准级是3级,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细绒白棉——国家标准(GB1103--1999)

细绒棉,是相对长绒棉和粗绒棉的一种棉花。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种美国陆地棉栽培种,为一年生。

长绒棉——地方标准(新疆)

长绒棉因纤维较长而得名,生长期长,又称海岛棉。原产南美,解放后,我国从国外引种在河北(邢台;衡水;邯郸)、山东(部分)、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都获得成功。

彩色棉、机采棉——企业标准

我国于1994年开始彩棉育种研究和开发,现已育出了棕、绿、黄、红、紫等色泽的彩棉。彩色棉与白棉相比,在纺织过程中减少印染工序,符合"绿色革命"口号,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棉花纤维长度分7级:

棉花长度是指棉纤维伸直后的长度。国家标准规定:以1毫米为级距,采纳“保证长度”的原则,分为7个级。分级如下:

7级:25毫米,包含25.9毫米及以下;

6级:26毫米,包含26.0—26.9毫米;

5级 :27毫米,包含27.0—27.9毫米;

4级:28毫米,包含28.8—28.9毫米;

3级:29毫米,包含29.0—29.9毫米;

2级:30毫米,包含30.0—30.9毫米;

1级:31毫米,包含31.0毫米及以上。

5级棉花长度在于27毫米时,按27毫米计;6、7级棉花长度均按25毫米计。长度标准级是28毫米。


关注 → 纺织人小棉花 ,解锁更多棉花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