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板卷款1900万,去非洲种棉花,恰逢时局变动只好自投罗网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关注赵汝恒这个名字,但对于山东惠民县的群众来说,这曾是一个让人咬牙切齿的名字。

01、印象:名利双收的企业家

如果只看履历,赵汝恒的经商之路很平淡,绝对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典型,众人眼中的成功企业家、值得学习的行业专家。

赵汝恒出生于1964年,对棉花种植很在行,经过多年的打拼,他成为高级农艺师,2000年后成为惠民县鲁洁纺织厂负责人,后担任鲁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职务高了责任也大了,为了提高公司业绩,赵汝恒可谓绞尽脑汁。鲁洁公司在棉花育种上有短板,他积极同科研机构合作。

多方奔走之下,鲁洁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合作成立山东中棉棉业有限责任公司。

不久后,赵汝恒又和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等科研院所取得技术合作。

在赵汝恒的努力下,鲁洁公司在棉花种植、棉纱纺织加工上都取得了进步,公司年生产能力增加到8000吨,至2011年实现年营收2亿元,赵汝恒也因此成为山东纺织业的风云人物。

然而,只有赵汝恒自己知道,这些都只是假象,风光的简历背后是紧张不堪的资金链。

鲜有人知道的是,早在2004年鲁洁公司就遭遇经营困难,急需资金投入。

但是赵汝恒并没有找到贷款和投资,跟几个公司核心人员商议后,他决定向工厂职工集资。

集资是一项游走于法律边缘的行为,不仅赵汝恒本人涉嫌违法,更是让工厂职工陷入巨大的风险。

然而赵汝恒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工厂职工也未发觉正身处庞氏骗局之中。

不明就里的有关部门很满意赵汝恒的经营表现,滨州市县两级政府授予他评为明星企业家、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等荣誉称号。

鲁洁公司和山东中棉棉业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二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等十多项奖励。

苦苦支撑七八年后,赵汝恒终于迎来了东窗事发那一天,走上了坑害家乡父老、逃亡海外的道路。

02、罪行:骗走197人血汗钱

赵汝恒心怀侥幸,以为能靠着集资渡过难关,再把钱还给职工,但是大环境不允许。

中国的纺织业很强,但是崛起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靠着廉价土地供应和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竞争优势,21世纪初的中国纺织业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的时期。

但是“廉价”并非长久的经营选择,市场饱和后纺织业必须要走升级转型之路。

这就要求企业在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尤其是提高机械化水平上下功夫。

面对行业改革的预期,赵汝恒没有觉察到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的调整,只知道“扩大经营”,工厂很快再次面临困难。

赵汝恒动起了歪心思,先后虚开三千多万增值税发票和逃税三百多万,但是这些钱依然不够,于是他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周边村民。

2010年,惠民县农村中疯传鲁洁纺织厂办理存款业务,利率高达10%。先后有197人把1900万血汗钱交给了赵汝恒。

除了取得资质的金融部门,谁都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如果说2004年向职工集资尚可以理解,如今把工厂变银行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疑,且数额特别巨大。

赵汝恒拿到钱后——按他自己的说法——都用在了扩大经营上,但是鲁洁公司需要的是升级,而不是低水平的扩张。

2012年,中国的纺织业开启改革。行业调整大概率伴随去库存、去产能甚至“去”企业,众多企业因转型失败面临破产重组几乎是必然现象。

赵汝恒在经营中遭遇重创,成为行业改革中被“去”的对象。

他采购棉花时价格比较高,但是出售棉制品时却遭遇价格下跌,卖一吨产品几乎要亏损一万元。

年产8000吨意味着要年亏8000万,对于一家营收不超过2亿且大量负债的企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眼瞅着要还不上老百姓的钱,连利息都支付不了,赵汝恒心乱如麻。2012年9月,他跟人说要去非洲旅游和考察棉花种植。

赵汝恒到达加纳后就消失不见了,此后“赵汝恒卷走1900万欠款跑路”的消息在惠民县引发轩然大波。

那些年找赵汝恒办理“存款”的村民和职工们都上鲁洁公司要钱,接到报警的山东警方不敢怠慢,迅速组织跨国追捕赵汝恒。

03、狡猾:7次逃脱跨国追捕

经过一年多的侦查,赵汝恒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罪行都已经搞清楚,2014年1月检察院批捕赵汝恒。

由于赵汝恒人在国外一直杳无音讯,7月山东警方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同时期公安部开展了“猎狐行动”,赵汝恒为众“狐”之一。

山东警方一时找不到赵汝恒,不过调查发现惠民县去加纳打工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大多是去陈氏国际集团在加纳的农场种棉花。

陈氏集团的老板和赵汝恒交好,考虑到赵汝恒是棉花种植能手,警方怀疑赵汝恒可能在加纳给陈氏集团种棉花,去加纳打工的村民实际是去赵汝恒那里了。

陈氏集团的老板虽然是中国人,但却是香港企业,由于法律问题,山东警方并不方便通过陈氏集团找人。

不过赵汝恒自作孽,他在自己的QQ空间发布一张农场照片。警方对比了这张照片和陈氏集团官网上的农场图片,经过分析泥土、房屋等信息,确认赵汝恒藏身于陈氏集团在加纳的农场。

此后,中国警方与加纳警方展开合作,先后组织大大小小7次抓捕行动,结果全被其逃脱。其中两次尤为可惜,真的只是差一点点就能把他绳之以法。

2014年12月,加纳警方根据中国警方提供的线索,派出警力前往该国埃朱拉农业基地抓捕赵汝恒。

本以为会是一次十拿九稳的抓捕行动,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不知是消息泄露还是巧合,在加纳警方到达前半个小时,赵汝恒离开了埃朱拉农业基地。

加纳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和警方刑侦能力并不是很强,后续的调查工作还得靠中国警方自己。

不过这次失败的抓捕已经打草惊蛇,赵汝恒更换了联系方式和居住地,消失在加纳的茫茫人海中,山东警方之前掌握的线索全部失效了。

抓捕不顺,办案压力却陡然上升。2015年3月中央反腐协调小组、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开展了“天网行动”,把赵汝恒列为“百名红通人员”。

赵汝恒一案成为山东警方挂牌督办案件,侦查人员加班加点工作,终于再次找到了赵汝恒的藏匿地点。

原来,赵汝恒曾和陈氏国际集团的一个经销商有过联系,山东警方调查经销商后发现他正躲在陈氏国际集团的一个养鱼基地,距离埃朱拉农业基地500公里。

2015年5月,加纳警方再次组织抓捕。没想到的是,这次赵汝恒竟然从加纳警方的眼皮子底下逃跑了——加纳人看东亚人和我们看非洲人一样,都是“脸盲”,硬是没认出赵汝恒。

在非洲待了3年,赵汝恒的面貌发生了一点变化。据说赵汝恒就像电视剧《征服》里的孙红雷一样,还和前来抓他的警察交谈了一番。

赵汝恒再次逃脱,行踪更加诡秘。山东警方没别的办法,决定派工作组前往加纳。

加纳警方十分配合中方,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工作组非常惊恐地发现,赵汝恒已经逃到加纳的邻国——布基纳法索。

布基纳法索早在1994年同中国终止外交关系,2018年才重新建交。2015年时两国在司法领域没有合作,使得抓捕行动陷入僵局。

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工作组成员头疼的时候,赵汝恒却自己回到了加纳。

04、结局:为保性命自投罗网

棉花是布基纳法索主要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产品,不过种植技术落后,缺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这恐怕是赵汝恒逃亡此地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个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内部十分混乱和贫穷,没有国家力量支持,在这里办企业赚钱风险很大。

2015年9月,政局动荡的布基纳法索再起波澜,叛乱军队接管政权、解散政府、拘禁总统、关闭边境,各地时不时地响起枪声。

眼瞅着局势恶化,似乎要爆发内战,深藏布基纳法索的赵汝恒不仅没办法安心种棉花,生命安全都难以保障。

整日过得惴惴不安,赵汝恒决定返回加纳。他深知中国警方可能在加纳守株待兔,但总比留在这里等死强。

而且,赵汝恒年纪大了,不可能再从其他行业重新打拼。除了回加纳种棉花,他也没多少地方可去。

为了活命,赵汝恒悄悄地回到加纳,没几天就被侦查人员发现。

2015年10月19日,加纳警方再一次实施抓捕,这一次赵汝恒的好运气用光了,逮捕过程很顺利。

11月1日,赵汝恒被遣送回国,成为“天网”行动以来成功到案的第17名公开曝光“百名红通人员”。

山东警方见到他才明白,难怪加纳警察当初会“脸盲”导致抓捕失败,三年多来赵汝恒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2012年出逃时,赵汝恒意气风发,认为即使再难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如今他已经满头白发、秃顶驼背,精气神大不如从前。

赵汝恒到案后跟警方说,在离开布基纳法索时就打算好,如果警察没抓他,他就好好赚钱还债,如果被抓了就回国“认错”——他不认为自己犯罪而是犯错。

事实上他没怎么抵抗,很快就向审讯人员交代了所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他坚称当年不是“出逃”,而是被逼无奈去加纳考察棉花种植基地,时机成熟后会主动回国的。

但赵汝恒如此诡辩并不能帮助他脱罪,这不过是他对自己的心理安慰罢了。

回顾3年的逃亡生涯,赵汝恒在非洲过得并不好,整日战战兢兢,怕被抓怕被遣返;生活条件也不好,到达非洲时身上只有2万元;吃过了逃亡的苦楚后,他变得后悔来非洲,如今被抓也是一种解脱。

在审讯中,赵汝恒还交代了自己的遗憾。为了避免被警方找到行踪,逃亡中他从来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以至于2014年春父亲去世他都没来得及见最后一面。

赵汝恒越说越伤心,最终哭着对审讯人员说如果有重来的机会,他一定不会再做出那些事情了。

05、尾声:受害者拿回血汗钱

2016年9月,惠民县人民法院以赵汝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10万元。

2017年1月,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赵汝恒上诉,维持原判。

赵汝恒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他造成的损失怎么办?他集资的1900万,早就因经营不善而亏损殆尽了。

八年来,多少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家交给了赵汝恒,被骗的人中很多因为他而生活得很苦。

有一位叫陈洪福的退休教师,时年72岁,一共投入了18万元。他平时舍不得花钱,一件10块钱的衣服穿了十几年。对陈老师来说,这18万元是毕生的积蓄也是最后的依靠。

有一位叫张树全的农民,时年63岁,以种辣椒为生。当年他的一袋辣椒卖三十几元,种一季能赚四五千。

张树全一共投入6万元,虽然还不到受害人的平均水平,却是他一辈子的血汗钱。

仅仅处罚赵汝恒还不够,必须想办法把他捅的窟窿堵上。经惠民县政府多方周旋,最终一家当地企业决定收购赵汝恒的鲁洁公司,同时负责解决他留下的烂摊子。

接手公司承诺,将分6年补偿197名受害者的全部损失。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毕竟受害人的损失有了着落。如今赵汝恒制造的风波已然淡去,但是留下的教训不能不让我们警醒。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流动活跃,网络技术的进步更是催生了一大批以民间融资为主要业务的金融公司和金融平台。

过去一些年,网络金融迎来了繁荣发展,但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案件也跟着多了起来。尽管这类案件是国家重点打击的犯罪类型,但是数量依然呈高发态势。

近五年,全国法院每年判决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都有五六千件,据统计近二十年来涉案金额过亿的案件多达2874件。

各地法院曾审理的几起涉案规模巨大的案件,相对而言赵汝恒的案件实在不值一提:

2019年南京某金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85亿,2020年江苏某公司“XX网”等互联网平台非法集资187亿,上海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集资诈骗736亿、超62万人受害……

警方在打击这类犯罪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群众一方面希望警察严厉打击犯罪活动,但是另一方面警方介入民间经济活动,必然面临如何平衡保护群众隐私与打击犯罪的矛盾。

所以警方在打击集资犯罪中更多的是依靠事前宣传教育、事后追查,就是难以及时阻止案件发生。

警方的事后追查不可谓不尽心用力,比如在2018年的专项行动中一次摧毁200多个重大跨区域犯罪网络组织。但是案件破获后,还有艰难的追逃赃款问题。

保护自身财产安全,不能寄希望于有人帮你挽回损失,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能防患于未然。

受大环境影响,近两年钱不好赚。很多人都发愁手中积蓄该怎么投资,但是在寻求投资渠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

参考文献:

1、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三年逃亡路 青丝变白发——山东省追逃办缉捕“百名红通人员”赵汝恒纪实》

2、智研咨询《2012-2016年中国棉花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3、《公安机关在非法集资犯罪治理中的困境及对策》;马磊,赵芳;《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3月35卷第1期

4、《新型非法集资犯罪防控对策研究》;石化东,单文红,薛晶;《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2年5月第3期

5、《赵汝恒:让中国的棉花为世界造福》;王芳;《经济》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