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原产于热带,是喜温喜光的短日照作物,忌低温霜冻,既怕高温干旱又怕阴雨渍涝,而且病虫害发生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多晴朗天气,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全疆共有25个县棉花单产优势明显,34个县棉花种植集中,23个县具有规模化发展优势,31个县棉花经济效益较高。棉花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本文结合新疆多年气候资料对棉花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相关分析。

1、****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

新疆陆地棉全生育期180天左右,通常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10月下旬停止生长。其中南疆陆地棉平均播期为4月11日,播后15天左右出苗,平均三叶期和五叶期分别为5月22日和6月1日,平均现蕾期为6月14日,开花期平均为7月9日,9月12日进入裂铃期,并于10月15日停止生长;北疆地区陆地棉平均播期为4月30日,通常在5月13日出苗,现蕾期为6月17日,平均开花期为7月13日,棉花裂铃期较南疆地区偏早,平均日期为9月8日,9月10日进入吐絮期,10月9日停止生长。总体看来,南疆棉花生长期较北疆地区偏长15-25左右,南疆地区棉花播种早,生长发育中期全疆较为接近,之后北疆提早进入生殖生长期。棉花生长季相对较长有利于提高棉花生物学产量,因此南疆较北疆棉花平均单产偏高。

新疆全境陆地棉生长发育期要求≥0℃平均有效积温为3808.6 ℃。由于南疆地区较北疆开春早、秋霜迟,南疆陆地棉整个生育期约需≥0℃有效积温3932.8 ℃,北疆地区陆地棉全生育期要求≥0℃有效积温为3471.3 ℃,因此南疆地区热量条件较北疆更适宜棉花生长。而与陆地棉相比,长绒棉对热量条件的要求更高,全疆≥0℃平均有效积温为4250.8 ℃,其中南疆地区为4251.2 ℃,北疆地区为4250.8 ℃,吐鲁番地区可高达5404.1 ℃。

棉花苗期要求平均气温达到14~25℃,但新疆各地区棉花幼苗前期温度偏低,处于适宜温度下限范围,而且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对棉花苗期生长不利。棉花现蕾期以平均气温25℃为宜,南疆地区棉花五叶至现蕾期平均气温在19.0~24.5℃之间,北疆则在21.4~24.6℃之间;棉花现蕾至开花期,南疆地区平均气温为21.7~26.1℃,北疆地区平均气温为23.7~26.1℃,南北疆平均气温均处于棉花蕾期适宜温度范围内,此期温度条件完全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需求。花铃期以平均气温为15~30℃最适宜。全疆棉花裂铃至吐絮期平均气温在12.0~23.7℃,除于田气温偏低外,其余地区温度均处于适宜温度范围内,但吐絮后期,全疆平均气温为9.0~16.8℃,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低于15 ℃,气温偏低不利于棉花结铃和棉纤维形成,对棉花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2、****生产的独特气候资源优势

2.1具有发展棉花产业的气候资源比较优势

我国棉花种植范围广泛,但棉区气候差异性大。****种植区气候干燥,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但宜棉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水资源充足,其中棉区≥15℃的持续日数达130~160天,吐鲁番地区高达180 天;无霜期为150~230天,吐鲁番达到了260 天以上;每年的4—9月棉花主要生长季日照时数达1460~1 980 小时,日照百分率60%~80%,偏高于长江、黄河流域10%~20%,特别是秋季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棉花进行光合作用。

2.2具有有利的农业灌溉条件

棉花属喜温、喜光作物,在土壤水分充足且大气比较干燥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相反,降水偏多尤其是蕾铃期雨水过多、阴雨寡照等可导致棉铃大量脱落,造成减产减质。新疆气候干燥,具备较好的灌溉条件,棉花生长期能调节和控制水分供给,能满足棉花各个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因此所产棉花品级和产量较湿润棉区高。

2.3基本建成棉花生产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疆气象部门加强了棉花生产气象监测网络建设,成立多个棉花气象监测台站、棉花专业气象台、棉花气象试验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级棉花气象服务中心,加强棉花生长期各项气象要素指标的观测,不断将VSAT小站和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气象服务中,加强多项棉花气象观测内容,开发多种棉花生产气象服务产品,逐渐形成“自治区级→地州级→县级,产前→产中→产后,棉花气象年景预测→棉花产量气象预报→棉花播种期预报→棉花头水期预报→棉花打顶期预报→棉花停水期预报”等一系列综合化、专业化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来源:网络如需转载,注明出处,侵权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