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坪—中南最大的棉花市场,现欲发展大棚蔬菜 调整产业结构


“感谢镇党委组织的这次外出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回去之后,我要进一步理清我们村的发展思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效现代化农业,走乡村振兴之路。”3月5日,龙坪镇新洲村书记、主任王学红在参观学习种植大棚蔬菜后信心满满地说道。

多年前,龙坪镇农业以植棉为主,全镇涌现了100多家棉花加工厂,2000多个棉花经纪人,将全国各地籽棉采购回来加工,又将加工好的皮棉销售到全国各地,该镇也因此成为中国中南地区最大的棉花大市场,很多棉花经纪人成为腰缠万贯的“棉老板”,本地棉农也得到了很大的经济实惠。后来,由于受到国际市场影响,棉花产业萧条,价格低迷,该镇棉花产业大市场的地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农业种什么?什么赚钱?成为历届镇党委、政府接力需要解决的一件大事。近年来,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后,发现该镇士地肥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种植蔬菜前景很好,效益很高,完全可以“以菜代棉”,找回昔日的辉煌。

为加快该镇农业转型步伐,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该镇组织村(社区)书记、种养大户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参观了黄梅县小池镇余桥村、五条路村、板桥畈村、裕丰农副产品批 发市场,学习借鉴当地特色蔬菜种植、种苗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等乡村振兴先进经验。



在小池镇板桥畈村,大家看到了占地面积1380亩的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苋菜、豇豆、莴笋、苦瓜,全年蔬菜销售总产量9000吨,销售收入2600万元,从业种植农民人均收入7.2万元。村“两委”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产业基地建设,严格按照“三统一”模式运作。

一是统一规划,依据农民种植意愿,结合田块规模等实际情况合理规划。

二是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沟渠泵站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培训指导,做到科学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控,减少农药用量;统一生产技术标准,保证蔬菜品质。

三是统一经营模式,由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含同,实行“合作社+集体+农户”经管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在学习考察中,每到一处观摩点,大家都在认真听、仔细看、用心学,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经验,认真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种苗培育、土地流转等先进工作经验和现代化管理的具体运作流程及发展理念。

此次考察活动,大家看到了标杆、增长了见识,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典型经验,立足实际,把学到的经验转化为动力,抓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积极宣传考察所见所闻及先进做法,激发群众振兴乡村的干劲,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