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娃娃商家三年间增长了20多倍,浙江贡献最多“rua娃女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云山
Z世代的年轻人,开始流行rua娃,看到自己喜欢的棉花娃娃,一边喝着奶茶,一边rua毛茸茸的娃娃,双倍快乐一次达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玩一种叫“棉花娃娃”的新型玩偶,人们时常可以在商场、公园、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看到背着装有棉花娃娃的透明娃包出行的年轻女孩。精致的棉花娃娃出现在小女生的玩具收藏柜、大学女生的宿舍书架及年轻女白领办公桌上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一些“娃友”还会带着心爱的棉花娃娃一起出游,进行“娃聚”、拍“娃片”,棉花娃娃正在成为年轻人社交、放松解压的优质媒介。

近日,微店发布了《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细揭示了“棉花娃娃”这一近年来开始广受年轻人喜爱的可爱玩偶,是如何借助文创和潮玩的双重热潮,迅速成长为一个产值超十亿的新兴潮玩品类。而报告中出现的大量“浙江元素”,也让人感受到了浙江玩家对棉花娃娃的热情。
浙江女孩爱“rua”娃,也爱“娃创”
棉花娃娃,是指10-20厘米左右,主体用聚酯纤维制成的玩偶娃娃,最早源于韩国。形象可爱又自带明星属性的棉花娃娃一经推出,就成为广受粉丝欢迎的周边产品。由于形象软萌治愈,进入国内后,棉花娃娃除了受到明星粉丝群体的广泛喜爱,不与偶像形象挂钩的无属性玩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棉花娃娃从单纯的明星周边,发展为广受年轻人、大学生、一二线城市白领、潮玩爱好者等喜爱的新型玩偶,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
据报告显示,在棉花娃娃的玩家群体中,男性比例不足2%,可以说,这几乎是一款女性专属的潮玩产品。而在地域分布上,东部沿海地区的玩家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浙江成为棉花娃娃玩家最多的省份,其次是广东和江苏。在玩家的学历背景上,近6成玩家具备大专或以上学历。

从微店App棉花娃娃大数据来看,在玩家侧,相比于2017年仅有几万人在线上购买棉花娃娃及娃衣,2021年在线上购买棉花娃娃的玩家已经达到百万人级别。在商家侧,有成交记录的棉花娃娃商家数量从2017年的不到400家,到2020年底已经达到了近万家,三年间增长了20多倍。
据了解,浙江不仅是棉花娃娃玩家最多的省份,也是其相关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不少艺术设计类院校在读/毕业的学生,或一些设计/动手能力强的年轻玩家,尝试利用业余时间甚至全职来设计娃娃、娃衣。一些上了规模的卖家,往往会成立起工作室,并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娃创”之风已悄然在杭州、宁波、义乌等城市兴起。
杭州成举办棉花娃娃展最多的城市
这份棉花娃娃领域的首份玩家报告,还披露了不少其他棉花娃娃相关的有趣数据,如“00后玩家占比达到43%”、“棉花娃娃(裸娃)均价为62元”、“平均每名玩家拥有8.73只娃”、“棉花娃娃线上博物馆已经收录超13000只娃娃”等。
报告表示,娃展是最受棉花娃娃玩家欢迎的线下活动形式。自2020年7月国内首场大型棉花娃娃展在杭州武林商圈的微店Park举行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部分新一线城市都陆续迎来了自己的城市娃展,像杭州、上海、重庆等棉花娃娃玩家众多的城市,更是举行过多场娃展。
在2021年6月举办的“一起Rua娃吧-全国巡回之旅”上海仲盛站中,主办方除了首发了颇具当地特色的城市专属IP娃娃——“囡囡”,还首次将创新的“棉花娃娃美容院”引入线下娃展,玩家可在其中给娃娃装骨架、打腮红、做发型、编织草帽、拍娃片等,受到了爱好者们的欢迎。此后,更多的文化创意与国潮元素开始涌现于各地娃展。
2021年9月,在杭州湖滨商圈举行的“一起Rua娃吧”娃展中,主办方推出了一对名为“小青”和“小白”的城市专属IP棉花娃娃,其创意便来自脍炙人口的本地传说故事“许仙与白娘子”,受到了不少参展玩家的喜爱。
第一只公益棉花娃娃诞生于浙江
2021年儿童节,第一只公益棉花娃娃“浙小爱”在杭州诞生。据了解,该棉花娃娃是在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浙江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的指导下,由浙江省公益IP“浙小爱”携手Rua娃吧,联合浙江省日月星辰自闭症儿童帮扶中心等多家公益机构发起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项目“点亮孤独星球计划”时推出。
活动希望通过“公益+潮玩”的创新形式,让年轻群体关注、关心自闭症儿童,为帮扶自闭症群体献出一份爱心。玩家在购买公益棉花娃娃的同时,利润部分会用来支持自闭症孩子的社会融合。
2021年9月,“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来自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7位非遗传承人和21位学生一起用非遗工艺创作了21套民族特色娃衣。猫耳卫衣、白色纱裙、可爱小礼服,这些极具现代色彩的娃衣实际上都是由传统非遗工艺完成,使用了大量包括仡佬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非遗工艺。
2021年11月,身着东华大学“非遗娃衣”的棉花娃娃们亮相杭州地铁,以一场“棉花娃娃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国际大学生节非遗创新展”活动完成了首秀,让不少杭州市民和在杭大学生在现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非遗传承体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