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能种植棉花,为什么不能生产棉花面料呢?

2018年,我国的棉花产量达到了近900万吨,然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品牌,这点产能还远远不够。

在我国的棉花面料需求量中,这点产能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需要向国外进口一定量的棉花面料。

然而,尽管我国向海外进口了近200万吨面料,但是对于新疆这些产棉花区域的人来说,却还是有不少面料的集团和工厂都是关门的。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我国会在有大量产棉花的地方还要向外国进口大量的棉花面料?

在我国有大量棉花的产区,却并没有足够的生产棉花面料的公司,所以新疆的棉花只能在当地种植和收割,然后在运输到东南沿海的生产棉料的公司那里。

然而在****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新疆的棉花在中途损失掉了很多,所以新疆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就必须再进口一些棉花,对于这些被运输损坏的棉将损坏的部分补齐,然而这些少损坏的棉花年损获量之和,却就是我国年棉花面料的需求量。

所以,只能说这些新疆棉是为了弥补损失,才被拿到其他国家进行销售的。

同时,我国的棉花面料行业也会迎来一波变革,将逐步向新疆等地迁移,来降低物流和运输的损耗。

那么新疆的棉花又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损害了呢?

****易损坏。

新疆正常收割棉花的时间大概是在9、10月份的时候,而我国的棉花生产有着一个特点,就是农民在收割棉花的时候,都是用的机械设备,然而新疆地区的棉花却是使用骆驼踩踏的方式来进行收割的。

对于新疆的收割方式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那就是人们用骆驼引导收割工具,对棉花进行收割,然而这种方式收割的棉骆驼都是使用蹄子踩踏的,虽然这种方式收割占用人力过多,但是却能很好的保护棉花不受损伤,这种收割方式被誉为最温和的收割方法。

因为这种收割方式在和棉花进行接触的时候非常小心,所以即便是疏忽了,棉花也不会因此受损伤。

然而,新疆并不是每户人家都有骆驼,所以有的农户就会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收割,而有的农户家骆驼也未必能很好的驯养,所以这就导致了收割棉花的时候,棉骆驼和农用骆驼混杂的现象,又因为新疆的棉花地都是要比较大的,一个骆驼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农户们就会同时用上几头骆驼,同时,不仅每个家庭都会有骆驼,对于一些承包地也是有骆驼的。

农民们又会使用机械设备,但是同时会使用骆驼一起收割棉花,所以这就导致了在收割棉花的时候,使用的骆驼就会和机器一起收割棉花,从而导致收割出来的棉花的质量非常差,经不起运输路上的颠簸和摩擦,就会造成棉花面料损坏,所以新疆的棉花就显得损害性很大,所以新疆的棉花在进行运输的时候,就要比内地的棉花花费精力要多得多。

为何新疆却将棉花卖出去。

难道新疆就没有想过在这里生产棉花面料了吗?

当然不是,新疆地区最开始的时候,就在这里建厂生产纺织品,当时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政策刚刚放开,新疆地区也就是土地资源丰富,所以就选择在这里建立新厂房。

同时,对于这块物流资源丰富的土地就更加吸引政府对其支持,所以新疆地区在那个时候也叫做“英利之地”,在新疆地区建厂有着很多优势。

那么在2000年新疆的棉花田面积就达到了1500万亩,占据了全国89.6%的产量,然而在2017年新疆地区的棉花面积又增加到了2700万亩,占据了85.4%的产量。

从这个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对于棉花产量的重视,不仅新疆的棉花产量占据着全国的85.4%,同时伴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这也印证着新疆地区对于棉花产量的研究,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棉花产量区。

同时新疆地区的棉料生产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新疆地区不仅拥有棉花生产能力,同时还有制造面料的能力,而且新疆的棉花面料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

但是在进口了大量的设备和配料之后,新疆地区的棉花面料大批量的进行销售,这也导致了当时新疆地区的棉花面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新疆的棉花面料并没有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所以当时新疆的棉花面料就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冷落。

只能将新疆的棉花进行销售,在那个年代,在新疆地区的棉花面料就显得非常吃香,因为新疆的棉花面料的质量是非常好的,所以就被我国的许多大型集团和公司所收购。

但是在2003年,国家对于此方面的政策进行了一些改革,开始支持企业和个人对于其生产的棉花面料进行直接销售,所以新疆的棉花面料逐渐走向繁荣,但是新疆地区在进行销售的时候,发现新疆的棉花面料的价格比较贵,所以一些公司和企业就选择了一些价格低廉的进口面料。

尽管新疆的棉花面料的价格是比较贵的,但是新疆的棉花面料却是非常好的,所以一些公司和企业也是挑选一些好的进口面料,同时国外的棉花面料也是非常脆弱的,只要是在运输的时候,能够比较好的保护棉花面料,新疆的面料就会成为最高的,所以从这也反应出新疆的棉花面料的质量是非常好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