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年平均温度21℃。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大多数时间很适合红薯生长,即使在冬季,最低温度几摄氏度就算很冷,短时间内虽然不利于红薯生长,正常越冬是没什么问题,零下度非常罕见,不像北方省份,红薯需要入窖保温储存,大地在这里就是天然的储藏库,所以新鲜红薯基本一年四季都能见到。
一个地方,根据历史延续、口味习惯、生产要求,都有自己本地特色的红薯品种,有的追求产量、有的追求品质特性、有的追求口感,有的喜欢高淀粉的,有的喜欢鲜食,工厂生产淀粉、地瓜干、甚至罐头、油炸、蒸煮速冻、酿酒或者一般消费者零买来煮稀饭、烤红薯、蒸煮来吃。我们本地,二三十年前基本就种两个品种,新种花(黄皮黄心)和红苕(红皮浅红肉),由于产量低跟品种退化问题,现在很少,很难见到了,有些人还是会怀念老味道,去年(2016年)有人央我给寄一些,说其它不爱,就爱新种花,无独有偶,有家农户也在怀念,种了一大片红薯,夹杂了两畦新种花,说不卖要留着自己吃------这就是对红薯感情吧;以番薯来表达情感,大概是林清玄写的《红心番薯》最为出名。在近些,有十年吧,本地主要种七号跟台湾新种(黄皮黄壤、黄皮粉红心),但也慢慢被代替,这几年有些新品种,北京红(红皮淡红瓤、也有人说是黄肉的)、大叶红(红皮红心)、龙薯九(红皮红心或说黄心),也成片种植,也有人少量种台湾新种花(白皮白心)、大红皮(红皮红瓤)。随着种苗技术创新、信息传递快捷、物流四通八达,很多红薯不再是某个地方的独有品种,比如龙薯九号,我原以为是北方地区传到福建的,其实不然,龙薯9号是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的甘薯品种,它是在别的省份种出名的,这几年才在本地逐渐推广,这是一个朋友跟我讲的,他专门走了很多地方,去各地找适合他们需要的红薯;确实,龙薯9号2015年以前在这里还很少见,让我有了错觉,之后查了资料,2004年就有龙薯九品种了;去年多了一些,不巧遇到红薯大丰收,销售不畅,有些没有及时采收,造成品质下降,效益不好,打击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蒸熟的新种花番薯
红苕地瓜,叶齿状,紫色
七号山芋,红皮白心,皮是淡红,肉有说是黄的
台湾新种甘薯,黄皮粉红肉或者黄瓤,有青杆和红杆
北京红红薯,红皮,或者淡红皮,淡红心,有说黄心
从左到右是新种、北京红、大叶红
从左到右是七号、大叶红、北京红、紫薯
七号地瓜跟龙薯九
鹦哥红地瓜,红皮红心
白皮新种花,或者叫台湾新种花,小编很爱吃,其实只要是好番薯,小编都喜欢吃,因为小编是吃货。
大红皮地瓜
白苕(闽南话叫法)
香港红番薯,目前见到的黄皮中肉最红的品种,此图片来自网络,小编有拍,可是没找到比这张好看的。
一个品种,检验是否适合在一个地方种植生长,技术上讲,两三年时间就可以做到,但要从种植户的心理上、种植习惯、市场销售方面推广开来,需要更长的时间,农户要看效益。另外,红薯品种命名五花八门,同一个品种,不同地方经常有本地化叫法,根据叶片形状、果实形状、颜色或者口感起名字,以至于没有看到实样,你还不知道是什么红薯,这也不利于某一品种的推广。有些因为地理气候关系,植株退化,有些变种也是有的。
福建其它地区也有种紫薯的,漳州地区倒是不多见,了解的不多,但只要受欢迎,就有人引进种苗;还有一种种来摘叶子做菜吃的,不结个,专门长叶子,等等等。中国甘薯品种有上百甚至几百个品种(或者说甘薯名称),上面有提到不少在地红薯品种,只是中国红薯品种的一小部分,有先进者有引进试种一些其它品种,图片附上。
泉薯9号甘薯品种
湘薯75-55甘薯品种
泉薯19号甘薯品种
泉薯17号甘薯品种
浦薯1号甘薯品种
七里香甘薯品种
龙薯24号甘薯品种
龙薯14号甘薯品种
龙津薯1号甘薯品种
广薯87甘薯品种
金山57甘薯品种
福薯404甘薯品种
福薯8号甘薯品种
福宁紫3号甘薯品种:薯皮紫色,薯肉紫色
红薯的不同叫法。红薯(英文: sweet potato)(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又名山芋、红玉、甘薯、番薯、番芋、山药(河北)、地瓜(北方)、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番葛、白芋、茴芋地瓜、红皮番薯、萌番薯、红蜜薯、地萝卜等。总称尚且有这么多叫法,品种叫法那就更加多样了;还有的新培育杂交出来的或者国外引进的,就更多。这不,当地引进新品种在春天里正破土而出
我们希望找到更多优质好吃的品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