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要点

目前河北省甘薯种苗繁育工作正由南至北陆续展开,省薯类产业创新团队甘薯繁育与栽培岗位根据岗位任务及团队首席办工作要求,围绕甘薯种苗繁育工作,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方式,先后调研了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石家庄慧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中薯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种苗繁育企业及廊坊固安、霸州、雄安新区雄县、易县等地的种苗繁育企业和专业村(合作社、大户)。针对我省甘薯种苗繁育工作现状及今年气候特点,总结提出2021年甘薯健康种苗繁育技术要点。

一、苗床选择与建造

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气候特点、环保要求、技术难易程度、建造成本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荐使用日光温室、大棚、酿热温床等形式。

日光温室育苗

可利用闲置的蔬菜日光温室进行甘薯育苗,具有升温快等优点,但通风较冷棚差,要注意加强后期通风炼苗。

冷棚育苗

大棚 +小拱棚

大棚建造可根据地形及育苗量决定,也可利用闲置的蔬菜大棚。具体实施为在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大小以容易操作为宜)。

大棚 +地膜

大棚建造与选择同上,大棚内育苗床直接覆盖地膜。

大棚 +小拱棚 +地膜

大棚建造与选择同上。具体实施为在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内育苗床覆盖地膜(三膜育苗法)。

覆盖地膜应注意以下两点:

在苗床上撒些作物秸杆再覆盖地膜,四周不宜压实,以免缺氧造成烂种影响出苗;出苗时及时揭去地膜,以防“烧芽”并且要注意适时两端通风。

酿热温床育苗

苗床一般长6-7米、宽1.5-2米,也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以操作方便为准。酿热物用骡马粪、羊粪或牛粪加粉碎的秸秆,按5:3的比例混合堆放发热后填入床内踩实,厚度为8-10厘米,上铺5厘米厚床土。可根据实际情况,苗床覆盖地膜或搭小拱棚,增温保温。

二、种薯精选与处理

选择具有本品种标准性状、无伤口、未受生理性伤害、不携带病虫害的薯块作为种薯。薯块大小均匀,块重0.15-0.25kg。排薯前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5-10分钟处理种薯。特别提示:近年来甘薯病毒病(SPVD)发生严重,而脱毒种薯是防治SPVD最为有效的措施,要严把种薯质量关,选择应用脱毒健康种薯,培育脱毒健康种苗。

三、排种

采用斜排和平排两种方法,斜排是以薯头压薯尾的1/3,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大小分开,掌握上齐下不齐的原则,使薯块上面覆土一致出苗均匀整齐,便于苗床管理。平排薯适合高剪苗,密度不可过密,一般种薯左右留1-2厘米空隙(根据品种出苗特点确定合理排薯密度),出苗后通风透光好,种苗生长键壮。排种后覆盖2-3厘米沙土,浇足水后再覆一层薄土。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

1.温度

(1)前期高温催芽

种薯排放前,床温应提高到30℃左右,排种后使床温上升到35℃,保持3-4天,然后降到32-35℃范围内。

(2)中期平温长苗

待齐苗后,注意逐渐通风降温,前阶段的温度不低于30℃,一周以后逐渐降低到25℃左右。

(3)后期低温炼苗

当苗高长到20厘米左右时,采苗前3-4天,苗床温度接近外界温度,揭开薄膜炼苗,通风口由小到大,如遇突然降温,及时覆盖保温。

2.水分

排种后盖土前要浇透水,采苗24小时后浇水。掌握高温期水不缺,低温炼苗时水不多的技术要点。

3.通风、晾晒

通风、晾晒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在幼苗全部出齐,新叶开始展开以后,选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3时适当打开薄膜通风。采苗前3-4天,采取白天晾晒、晚上盖,达到通风、晾晒炼苗的目的。特别提示要关注气象预报,注意防范大风、降温、雾霾等不利天气带来的影响。一定要吸取2020年4月21-22日因连续大风降温和霜冻,部分育苗户未关闭或未及时关闭育苗棚室放风口造成甘薯秧苗发生不同程度冻害的教训。据河北省气候中心短期气候预测(2021年第3期),我省2021年终霜日期预测(地面最低气温≤0℃的最终日期):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出现在5月1-3日;张家口、承德坝下地区出现在4月23-25日;秦皇岛、唐山、保定、廊坊、沧州、衡水市出现在4月3-6日;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出现在3月22-26日,均比往年偏早。

4.追肥

每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1次肥,时间以采苗后24小时为宜。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每10平方米追施尿素一般不超过0.25kg,追肥后立即浇水。

病虫害防治

甘薯苗期容易感染的病害主要以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为主。虫害主要以蚜虫、烟粉虱和红蜘蛛为主。

1、农业防治

(1)建造新育苗床应选择未种过甘薯的生茬地;老苗床育苗前认真清理灭菌,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如根腐病、茎线虫病等。

(2)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2、物理防治

采用性诱剂、杀虫灯及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害虫。

3、化学防治

甘薯苗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技术

甘薯黑斑病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在排种前浸种或生长期兑水喷施。

茎线虫病

10%噻唑磷颗粒剂1-2kg/亩随建造苗床时与床土混匀。

蚜虫

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4%氯虫·高氯氟20-30ml/亩、10%溴氰虫酰胺200ml/亩喷雾。

烟粉虱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5-40ml/亩, 19%溴氰虫酰胺50ml/亩苗床喷淋,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50ml/亩喷雾。

红蜘蛛

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2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喷雾。

采苗

薯苗达到壮苗标准应及时采苗。主要以苗高25厘米左右,百株苗鲜重500g以上,叶片鲜绿,叶大、肥厚,茎粗且节间均匀,茎韧不易折断,挺拔结实,没有气生根,不带病虫害为准。

责任编辑:张彦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