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马铃署块茎,块茎表面出现近圆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疮痂状淡褐色病斑或斑块,手摸质感粗糙,一般分为两种发病症状,分别是网纹状病斑和裂口状病斑(容易被误认为马铃薯粉痂病)。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

2、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

3、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

4、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5、

42% 三氯异氰尿酸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83-125克/亩 喷雾

80% 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6015-8000倍液 喷雾

5% 中生菌素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50-70克/亩

6、防治该病首先应选用表面完整、无病的薯块做种。长期发病的地块,即使发病较轻,也应停种几年。马铃薯粉痂病与疮痂病相似,粉痂病症状是在块茎上产生褐色隆起,以后表皮破裂,但隆起部不长孢子,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马铃薯精英网

Hello,伙伴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