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餐饮文化一直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外国人提到中国,可能首先想起的就是中餐,中餐中丰富的食材和做法让人眼眼花缭乱,但是大部分可能不知道,我们日常食用的很多食材,都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尤其是根茎类的食材,我们现在常见的根茎类食材,几乎都是在古代由外国传入中国的,比如现代人生活最常见的土豆、地瓜和胡萝卜。

土豆

土豆又名马铃薯、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洋芋、地蛋、土豆等,在不同国度,土豆也有不一样名称,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土豆早就成为第二主食。

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土豆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

中国是世界土豆总产最多的国家。土豆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由于土豆非常适合在高寒贫瘠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在21世纪中国土豆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地瓜

地瓜也称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自地瓜传入中国以来,备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虽然是外来物种,但在中餐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其甘甜香糯的口感,备受中餐厨师的喜爱。

胡萝卜

一看“胡”姓,就知道肯定不是中原作物,胡萝卜原产于亚洲西南部,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这之前,民间有一种说法是,胡萝卜的祖先是一种杂草,也就是野胡萝卜,和它的远房亲戚们香菜、芹菜、小茴香一样,种子磨碎了有香气,在最早的用途中是一种香辛料。

在德国和瑞士发现了距今3000-5000年左右的人类居住的地上,有用野胡萝卜的种子磨成粉的遗址。大概公元10世纪,在阿富汗一带,野生胡萝卜被驯化成一种蔬菜胡萝卜。之后,被驯化的胡萝卜开始周游世界,10世纪时从伊朗传入欧洲大陆,由于地域的差异,阿富汗的紫色胡萝卜逐渐演变为短圆锥形的、橘黄色的欧洲胡萝卜。到了中国后,很快又入乡随俗,渐渐变成现在的长根形的中国胡萝卜。

中国人对根茎类食材的喜爱一直是很专一的,我们今天能想到的食用方法层出不穷,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外来食材,都在中国生根发芽,落地为家,从古至今,使得中国的餐饮食材极具多样性,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