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河南马铃薯年播种面积在6.67万h㎡左右,主要分布在豫东平原和豫西、豫南、豫北山区。传统马铃薯种植方式依靠人工播种, 播期短、时间紧、工序复杂、耗时费工,种植质量低,无法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深度,种植成本高,制约了河南省马铃薯产业规模的扩大。传统小农户种植模式逐渐成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掣肘,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引进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发展至今,在优质高产方面不断创造着新的佳绩,成效斐然。现如今马铃薯主产区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中原地区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的主力,已从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逐渐过渡到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本项目组结合中原地区生产实际,积极引进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深受从事马铃薯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欢迎。目前河南平原地区和南阳盆地的大部分马铃薯种植者都已实现了从施肥整地、起垄播种、中耕培土、水肥一体化管理、无人机飞防到机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具有 省工、节种、节肥和播种密度和深度均匀可控等诸多优点。现就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作概述,供生产参考。
1 效益分析
1.1 机械化种植增收节支,经济效益显著
原人工播种每667 ㎡需人工费160元,现机械化播种仅需人工费60元,每667 ㎡平均节省人工费100元;原人工收获每667 ㎡需人工费360元,现机械化收获人工费仅180~240元,667 ㎡平均节省人工费150元;原平均每667 ㎡产量3 000 kg,现平均每667 ㎡产量4 500 kg以上,增产1 500 kg,按1.6元/kg计,每667 ㎡平均增收2 400元,节省250元, 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合计每667 ㎡平均增收2 650元。
1.2 为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种植项目选择
马铃薯收获后接茬种植鲜食玉米或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或青贮玉米收获后还能接茬种植大白菜、萝卜或花椰菜,实现 1年3种3收,创造更大的土地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种植业的轮作倒茬和效益最大化,助力农民朋友增收致富。
1.3 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收获后秸秆作为青贮饲料,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养殖饲料;作物秸秆经过养殖业过腹还田,有效破解了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秸秆直接还田下茬作物病虫害加重,植保成本增加的难题;同时,牲畜粪便还可以作为最优质的农家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农业大发展,实现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共同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2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应用效果
经过多年来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示范,积累了完善的生产经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与人工种植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 播深一致,出苗齐壮
马铃薯起垄播种多功能一体机将种块整齐均匀地播在垄下10~12 cm深的土壤中,播种深度一致,利于早出苗、苗齐、苗壮和统一管理。
2.2 株距行距科学合理
根据马铃薯品种特性和农艺要求,株距、行距调整固定后,可以做到标准化整齐划一,使马铃薯植株个体与群体布局合理,养分吸收利用率高,通风透光条件好、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有效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化,实现优质高产。
2.3 高垄栽培好处多
高垄栽培具有良好的边行效应,田间通风透光效果好,热量吸收多,保温效果好;便于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滴灌作业,蓄水保墒效果好;有利于清除杂草、中耕培土、省肥节水、土壤疏松透气,实现马铃薯根部养分、水分和空气的均衡供应,利于高产,便于管理。
2.4 节种节肥
机械播种的深度、株距、行距根据品种特性和农艺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调整,每667 ㎡平均用种量120 kg,比传统人工播种 每667 ㎡平均节省种薯25~30 kg 。机械播种采用种肥深施技术,将化肥深施于种薯底层,使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每667 ㎡可节约种肥10~15 kg。
3 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模式
3.1 科学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 3年内没有种植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砂壤土地块为宜。选择土壤pH值在5.5~8.0,推行薯、玉米、豆类轮作制度,具有一定规模面积(大于3.33 h㎡),适合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3.2 种植流程
全程机械化采用 起垄种植模式(多为双垄四行种植):用撒肥机撒施底肥→机械耕翻→起垄播种多功能一体机播种→中耕培土机培土→无人机飞防(防治病虫草害、叶面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理→机械化收获→市场销售或储藏。
3.3 配套机械设备
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所需的主要机械设备:四轮农用拖拉机,犁耕机,撒肥机,旋耕耙、起垄播种多功能一体机,中耕培土机,打药机(无人机飞防),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割秧机,收获机。
4 整地施肥
4.1 机械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35 cm)晒垡,冻土熟化土壤,接纳雪水,蓄水保墒。进行深耕整地,必须打破犁底层,如果根茬还田作业,根茬破碎后长≤10 cm, 直径≤1 cm,旋耕深度10~15 cm为宜,使地表平整,耕层绵软,土块细碎。
4.2 机械施肥
施肥前取土壤检测,确定所选地块的土壤肥力情况,结合马铃薯目标产量、需肥规律确定施肥量,做到测土配方施肥。坚持重施有机肥,整地前每667 ㎡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 000~5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500 kg)、根茎类专用生物菌肥100 kg、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过磷酸钙50 kg。底肥混匀后装入撒肥机内,调好控制器进行田间施肥。撒肥机撒肥幅宽一般为5~20 m,为使撒肥均匀,两幅间应有1~2 m的重叠。通过旋耕将底肥混匀在土壤中。以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计算,需吸收氮2.25 kg,磷1.1 kg,钾5.1 kg,按N∶P 2O 5∶K 2O比例,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1∶5.3。
5 机械播种
采用青岛洪珠机械厂生产的 双垄四行起垄播种多功能一体机播种,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施种肥和防治地下害虫颗粒剂、播种、覆土、镇压、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等工序,可以有效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株距、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不损伤种薯,覆土镇压严密,地膜覆盖严实,播行顺直,出苗快、出苗齐,植株分布合理。
5.1 种薯准备
选择适合中原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早熟品种,如 郑商薯10号、沃土5号等脱毒种薯,严禁使用自留种或携带病菌的商品薯作种薯。
①暖种醒薯播种前15天将种薯置于18~25℃的环境下进行暖种醒薯,播种前进行切块,随切块随拌种随播种,严禁长时间堆放。
②切块消毒 切块时每人准备2把切刀。用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切块时轮流使用。切块时先对种薯纵切1刀,再从薯尾逐芽往上切块,确保种块质量在25~40 g。发现杂薯、病薯即剔除,并换刀继续切块。
5.2 芽块处理
①湿拌法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 g+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 g+水2 kg稀释,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120~150 kg芽块上,堆闷2 h后摊开微晾即可播种。
②干拌法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 g+滑石粉(碱性土壤)或石膏粉(酸性土壤)3 kg混匀,将药粉混匀拌切好的芽块120~150 kg即可播种。
5.3 播种时间
地下10 cm地温稳定在7℃以上时即可播种,南阳盆地12月中下旬即可地膜覆盖播种,豫东平原地区翌年1月上中旬即可地膜覆盖播种。结合气温变化情况,适时早播避开高温结薯,防止播种过早造成冻害。
5.4 播种
①播种深度薯块应播至垄面以下10~12 cm,播后覆土镇压,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薯块在垄面以下10 cm生根发芽。
②株行距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密度和株行距因不同品种有所差别,早熟品种株距23~28 cm,垄距90~95 cm,小行距30~35 cm,每667 ㎡播种5 000~6 400株。
③播种方法首先对双垄四行播种机进行调试,使其播种量、播深、株行距达到品种性状要求。其次,播种作业时垄向要顺直,兼顾后期田间管理的机械作业。最后,播种作业时,播种机上应安排2人随时检查播种质量,防止漏播和重播。
6 田间管理
6.1 膜上覆土
播后20~25天,土中薯芽距垄面1~3 cm时进行膜上覆土,调节好中耕机犁铧的角度及深浅,使膜上覆土达到3~5 cm厚,如土壤墒情不足,要滴灌浇小水1次,促使薯芽快速破膜出土,健壮生长。
6.2 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要做到高培土、不压苗。中耕培土作业2次。80%薯苗高20~30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培土厚度3~5 cm;马铃薯现蕾后封垄前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厚度5~8 cm,同步完成行间除草。
6.3 追肥
出苗75%时进行首次滴灌追肥,每667 ㎡滴灌追施尿素15~25 kg;现蕾后进行第2次滴灌追肥,每667 ㎡施富含氨基酸或腐植酸和中微量元素的高氮高钾水溶肥15~25 kg。10天后和20天后进行第3次和第4次滴灌追肥(每次每667 ㎡施富含氨基酸或腐植酸和中微量元素的高钾水溶肥15~25 kg)。全苗以后,每隔15天叶面追肥1次,轮换喷施富含氨基酸或腐植酸和中微量元素的益施帮、叶硕13元素、金介夫、叶果保等高效叶面肥,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6.4 浇水
马铃薯对水分供应敏感,使用 水肥一体化滴灌浇水,滴灌均匀,水量可调,保持土壤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保证苗期的土壤相对湿度在50%~60%,现蕾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在 80%~85%,结薯期土壤相对湿度在 70%~80%,结合浇水进行滴灌追肥,保证中后期肥水协调供应。
6.5 除草
播种后封闭除草,每667㎡用33%二甲戊灵乳油200 g或45%巴斯夫田普微胶囊剂200 mL对水30 kg进行地面喷雾;或在杂草2~4叶期,每667 ㎡用25%杜邦宝成(砜嘧磺隆)干悬浮剂6~8 g对水30 kg进行喷雾,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打药机或无人机飞防作业时两幅间应有重叠,避免漏喷。
6 防虫
马铃薯的 地上害虫有蚜虫、28星瓢虫等,可根据马铃薯的物候期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于晴天下午喷药防治。防治农药可用菊酯类杀虫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5~10 mL或2.5%敌杀死乳油30~60 mL对水15~30 kg),或用有机磷与菊酯类混剂(10%菊马乳油1 000倍液或21%灭**乳油1 000倍液)喷施,5~7天后再喷1次,省工省时,着药均匀,两幅间要有重叠,不要漏喷。
马铃薯 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和蝼蛄等,秋冬季节深翻土壤将越冬的幼虫翻至地表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清除田间杂草,并带出田外处理,以减少虫卵和幼虫数量;整地时,每667 ㎡用0.12%噻虫嗪颗粒剂或3%辛硫磷颗粒剂5 kg均匀撒施,并翻入土中;成虫发生期,用频振式黑灯光诱捕成虫,集中杀灭,还可每667 ㎡用50%辛硫磷乳油1 kg配成1 000倍液在滴灌第1水和现蕾期各滴灌1次。
7 防病
科学防病是栽培成败的关键。 一是要选用脱毒种薯。二是现蕾期及早预防各种病害。现蕾后用25%阿米西达(嘧菌酯)悬浮液1 500倍液、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脲酸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每7~10天喷1次,轮换用药,连喷2~3次。
8 杀秧
收获前,要进行杀秧,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
8.1 化学杀秧
使用杀秧剂,如200 g/L立收谷(敌草快)水剂(联吡啶类广谱触杀灭生型作物催熟枯剂,主要成分是敌草快),每667 ㎡可用120~250 mL对水15~30 kg,能使植株迅速脱水,遇到土壤迅速钝化而不伤根系,收获前5~7天杀秧。
8.2 物理杀秧
使用割秧机在不打到薯块的前提下,尽量放低车速提高杀秧机转速,跟随收获进度进行提前杀秧,收获前3~5天机械杀秧。
9 机械收获
河南省春季地膜覆盖马铃薯收获期一般在 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因地制宜选用70马力(1马力=0.735 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两垄马铃薯收获机,挖掘深度为25 cm。马铃薯收获机有2种,一种是利用收获机去土分离,马铃薯掉落地面,再人工捡拾,为半机械化收获;另一种是利用新型马铃薯收获机经过去土分离,由输送装置直接输送到跟随的运输车上,为完全机械化收获。
9.1 提前停止浇水追肥
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和追肥,使薯皮老化,以便在收获时减少薯皮损伤。收获前要调整收获机犁铲入土深度,入土浅易伤薯块收不干净,入土过深则浪费动力,降低效率。
9.2 选择配套的收获机械
多选用双垄半机械化马铃薯收获机,作业速度3.0~3.5 km/h,挖掘深度20~25 cm,挖出的薯块不被土埋,人工捡拾干净。每台收获机配备人工50~60 人。收获的薯块要及时运走,防止太阳灼伤。
10 存在的问题
土豆属高产作物,需肥量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农户耕地零星分散,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不利,需要逐步引导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化生产。
好消息
购良种、选精品
长江蔬菜商城汇聚
国内知名种企优良品种
任你挑、任你选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9);河南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Z2010-03-08);河南省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内乡服务团项;郑州市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项目
别笑宇,河南国德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张黎,张晓静,周建华,吴焕章,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 2023年2月上
微刊 微商城 品 牌力量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微信号CJSCZZS004了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