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早收与其他的留种方式,以及种薯的贮藏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马铃薯早收与其他的留种方式,以及种薯的贮藏。

早种早收留种:在一季作地区除用夏播留种外,亦可采用早种早收留种,尤其早熟品种夏播时易感染晚疫病减产严重,早种早收留种效果好。具体做法是留种田的马铃薯早春催芽后适期早播。早期进行田间拔除病株,消灭病毒侵染源。

由于早播使植株早期达到成龄抗病性,具有成龄抗病性的植株,即使有蚜虫传毒感病后,病毒在植株体内扩散很慢,结合早期收获措施,即病毒从茎叶未达到块茎中时收获,这样减少病毒在块茎中的积累,保持优良种性。早收的适宜时期,一般当大多数块茎达到1-1.5两时、早熟品种约在开花后20-30天收获,中晚熟品种约在开花后40-50天收获较适宜。块茎收获后,放在通风干燥处预贮,薯皮木栓化后贮藏,作为来年生产田种薯。早收留种必须结合密植、复种,密度应比一般生产田增大50-70%。复种时,蔬菜社队下茬可种秋菜;粮区社队可种极早熟玉米等。

其它留种方式

剪秧扒豆或栽老秧留种:剪秧扒豆留种法是辽宁省群众创造的留种经验,是利用春播马铃薯的植株,加以更新生长,使之在秋季冷凉条件下继续结薯。可以收到上二季作或夏播留种同样的效果,是生育期短的地区进行二季留种的有效措施。

剪秧:在马铃薯开花盛期选择生育好,退化轻,没有病害,有灌溉条件的田块,进行拔杂去劣或株选健棵,在春马铃薯收获前7-10天剪秧。方法是把主茎距地面五、六个叶节以上的枝叶剪掉(即主茎留下15-20厘米高,侧枝留1-2个节)。

扒豆:剪秧后,灌一次水,以促进茎枝发出新叶,灌水后还可使土壤疏松,容易将春作结的薯扒出来,扒豆时尽量减少伤根。

管理:扒豆后立即追肥、培土、灌水、促进植株再生。

以后遇旱及时灌溉,并进行中耕铲2-3遍,初霜前收获。收获时,选择形状整齐、健全无病、薯皮幼嫩的块茎作种,将薯皮粗糙的老化薯淘汰。

与剪秧扒豆类似的还有栽老秧法(或称老本再植),即是在收获前半月选择健壮无病植株剪秧,等新芽生出后收获,随收随栽,坐水栽或栽后灌水,并适当增加密度。此外对休眠期短的品种,通过剪秧灌水,可以促使块茎在土中生芽,收获时,取出切块做种,这就是自生芽法,可以看作是秧上催芽的二季作。

这几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根系发达、茎叶繁茂、抗病、再生力强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克新一号等,剪秧移栽后易于成活,产量也高。避免用红纹白等再生力弱,易于衰枯的早熟品种。上述方法以剪秧扒豆法成活率高、容易掌握。②冷凉山区留种:山区因海拔高,温度比平原低,传毒介体少,虽在夏季,气候也比较凉爽。因此,马铃薯退化较轻,种性较好。我国有不少山川交错的地区,如云南、贵州、湖北、四川、河北、山西等省,都可以利用当地高山地区结合留种措施繁育马铃薯良种。作为一省,一县的种薯基地,这是解决马铃薯退化,实现就地留种的一个有效途径。

种薯低温贮藏:夏播种薯贮藏质量的好坏,是种薯出苗键壮和全苗的关键。由于夏播播期较晚,贮藏时期比春播薯长60-70天,还要经过六月份的一段高温,贮藏不当,种薯容易渡过休眠期而大量发芽,消耗薯块内的水分和养分,块茎变软皱缩,降低生活力,影响夏播效果。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黑龙江省采用了低温贮藏方法。低温贮藏的主要关键是在春季气温回升时,使窖温与气温隔绝,严防外界气温升高影响窖温。而成功的作法是利用窄窖贮藏,即选择地下水位低的岗地挖窖,窖深3米,上口宽1.2-1.5米,下底宽1-1.2米,长度根据种薯量而定。

秋天将夏播留种田收获的种薯或自北部调入的种薯经晾晒后,挑选无病烂的健薯下窖,堆放高度2米左右,薯堆距棚盖留1米左右空间。第二年三至四月份气温升高时,用茅柴或草苦子将窖门堵死,窖的上面覆盖1尺厚不易导热的炉灰渣。至播种前10-15天打开窖口,排除窖内二氧化碳气,换入新鲜空气,然后再下窖取种薯,这样可以避免人由于缺氧窒息。土壤结构坚实的地区,也可挖井式窖,井窖温度易于控制,较上述窄窖节省木材。气温较高的地区如辽宁等省常采用以下方法贮藏夏播的种薯。

冷藏库贮藏:这种方法容量较大,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低温(2-3℃),种薯不能发芽,也不易受冻腐烂,种性好,但不够普遍。

土冰窖贮藏:这是山西雁北地区贫下中农贮藏马铃薯种薯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大缸贮放马铃薯,然后在地下挖坑,将缸埋入坑中,冬季结冰时,用冰填充缸的周围,以保持缸内低温,春季气温升高时,地面严加覆盖,使缸内温度不受气温影响,抑制种薯发芽,可以较长期的贮藏种薯。

散藏种薯:在空闲室内或用竹筐散藏种薯,由于透光可抑止芽子伸长成为短壮芽,也有较好的效果。这种贮藏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本篇文章就到这了,大家在看完本篇文章后,是否有所了解了呢,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告诉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