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和秘鲁及智利的高山地区。马铃薯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广泛的特点,又是粮菜兼用型作物,在其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较多的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原料,也是多种家畜、家禽的优良饲料,还是数十种工业产品的基本原料。另外,其茎叶还是后茬作物的优质底肥,相当于紫云英的肥效,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茬和间套复种的优良作物。

一、春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种和种薯处理

1.选种

选用适宜春播的脱毒优良品种薯块作种薯。薯块要具备该品种特性,皮色鲜艳、表皮光滑、无龟裂、无病虫害。

2.切块

催芽前1~2天,将种薯纵切成20~25克的三角形小块,每块带1~2个芽眼,一般每千克种薯能切50~60块。切块时要将刀用3%碳酸水浸泡5~10分钟消毒。也可选用50克左右的无病健康的小整薯直播,由于幼龄的小整薯生活力强,有顶端优势,并且养分集中减少了切口传染病害的机会,所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3.催芽

在播种前25~30天,一般在元月下旬把种薯于温暖黑暗的条件下,持续7~10天促芽萌发,维持温度15~18℃。空气相对湿度60%~70%,待萌发后给予充足的光照,维持12~15℃温度和70%~80%的相对湿度,经15~20天绿化处理后,可形成长0.5~1.5厘米的绿色粗壮苗,同时也促进了根的形成及叶、匍匐茎的分化,播种后比未催芽的早出土15~20天。

4.激素处理

秋薯春播或春薯秋播,为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可把切块的种薯放在0.5%~2%的赤霉素溶液中浸5~10分钟;整薯可用5%~10 %的赤霉素溶液浸泡1~2小时,涝出后播种。催过芽的种薯如果中下部芽很小,也可用0.1%~0.2%的低浓度赤霉素浸种10分钟。

(二)育苗

早熟栽培可采用阳畦育苗,将切块后的种薯与湿沙土等层排列于苗床上,一般可排3~4层,保持10~15℃的温度,20天后芽长5~10厘米,并发出幼根时即可栽植。用整薯育苗时,使苗高10~20厘米时,掰下带根的幼苗栽植,种薯可用来培养第二批秧苗或直接栽种于大田。

(三)整地与播种

1.施足底肥

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其他茄科蔬菜轮作。一般在秋作物收获后应深翻冻垡,开春化冻后每667米2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以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5~30千克,并立即耕耙,也可把基肥的一部分或全部开播种沟集中使用,以充分发挥肥效。

2.适期播种

春马铃薯应在断霜前20~25天,气温稳定在5~7℃,10厘米土温达7~8℃时播种,黄淮海农区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有播上垄、播下垄和平播后起垄等播种方式。平播后起垄栽培,方法是按行距开沟,沟深10~12厘米,等距离放入种薯,播后盖上6~8厘米厚的土粪,然后镇压,播后形成浅沟,保持深播浅盖,此种植方式,可减轻春旱威胁,增加结薯部位和结薯数,利于提高地温,及早出苗。近年来采用的播上垄地膜覆盖栽培,也可使幼苗提前出土,增产效果显著。

3.合理密植

适宜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地力及栽培制度而定。应掌握一穴单株宜密,一穴多株宜稀;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的原则,一般80厘米宽行,40厘米窄行,种植2行,株距20~25厘米,每667米2栽植4000~4500株。

(四)田间管理

1.出苗前管理

此期管理重点是提高地温,促早出苗,应采取多次中耕松土、灭草措施,尤其是阴天后要及时中耕;出苗前若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水并随即中耕。

2.幼苗期管理

此期管理的重点是促扎根发棵,应采取早中耕、深锄沟底、浅锄沟帮、浅覆土措施,苗高6~10厘米时应及时查苗补苗,幼苗7~8片叶时对个别弱小苗结合灌水偏施一些速效氮肥,以促苗齐苗壮,为结薯奠定基础。地膜覆盖栽培的出苗后应及时破膜压孔。

3.发棵期管理

此期管理的重点是壮棵促根,促控结合,既要促幼苗健壮生长,又要防止茎叶徒长,并及时中耕除草,逐渐加厚培土层,结合浇水每667米2施尿素5~10千克,根据地力苗情还可适当追施一些磷钾肥。

4.结薯期管理

此期的管理重点是控制地上部生长,延长结薯盛期,缩短结薯后期,促进块茎迅速膨大。显蕾时应摘除花蕾浇一次大水,进行7~8天蹲苗,促生长中心向块茎转变。有疯长苗头时可用3000毫克/千克的B9溶液进行叶面喷洒,以控制茎叶生长。蹲苗结束后结合中耕,进行开深沟高培土,以利结薯。此时已进入块茎膨大盛期,为需肥需水临界期,需加大浇水量,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可于始花、盛花、终花、谢花期连续浇水3~4次,结合浇水追肥2~3次,以磷钾为主,配合氮肥,每667米2每次可追氮磷钾复合肥10~20千克。结薯后期注意排涝和防止叶片早衰,可于采收前30天用0.5%~1%的磷钾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五)收获

马铃薯可在植株大部分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块茎停止膨大的生理成熟期采收,也可根据需要在商品需要时采收。一般生理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收获时要避开高温雨季,选晴天进行采收,采收时应避薯块损伤和日光暴晒,以免感病,影响贮运。

二、秋薯栽培技术要点

马铃薯秋作的结薯期正处于冷凉的秋季,秋薯退化较轻或不退化,常作春薯的留种栽培,但秋薯栽培前期高温多雨或干旱,易烂薯造成缺苗;后期低温霜冻,生育期不足,影响产量,因此,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选用适宜品种

宜选用早熟、丰产、抗退化、休眠期短而宜于打破休眠的品种。

2.种薯处理

秋薯以小整薯播种为好,播后不易烂种,大块种薯应进行纵向切块。为打破休眠,可应用激素处理种薯,一般整薯用2~10毫克/千克赤霉素浸种1小时,薯块用0.5~1毫克/千克赤霉素浸种10~20分钟,捞出晾干后催芽,常用湿沙土积层催芽,催芽期要维持30℃以下温度,保持透气和湿润,经6~8天,芽长达3厘米左右时把薯块从沙土中起出,在散射光下进行1~2天绿化锻炼后即可播种。

3.适期播种

秋薯播期应适当延后,以初霜前60天出苗为宜,一般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后。

4.密植种植

秋薯植株小,结薯早,宜密植,种植密度要比春薯增加1/3,一般80厘米一带,40~50厘米起垄,在垄上种植两行,株距21~24厘米,每667米2种植7000~8000株。播种时采取浅播起大垄的方式,最后培成三角形的大垄。

5.肥水齐攻,以促到底

秋季日照短,冷凉气候适合薯块的生长,也不易发生徒长,管理上要抓住时机,肥水齐攻,以促到底,促进植株尽快生长,争取及早进入结薯期,整个生长期结合浇水追肥3~4次,以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主,后期注意进行叶面喷肥工作。

6.及时培土

生长前期要及早培土,以利降低地温、排水和防旱,促进块茎肥大,后期还可保护块茎防寒。

7.延迟收获

在不受冻害的情况下,秋马铃薯应尽可能适期晚收,以促进块茎养分积累,茎叶枯死后,选晴天上午收获,收后在田间晾晒几小时,即可运入室内摊晾数天,堆好准备贮藏。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农家二掌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