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栽培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等四大区域。

西北鲜食用、加工用和种用马铃薯优势区

1、基本情况

包括甘肃、宁夏、陕西西北部和青海东部。本区地处高寒,气候冷凉,无霜期在110-180天之间,年均温度4℃-8℃,大于5℃积温在2000℃-3500℃之间,降雨量200-610毫米,海拔500-3600米,土壤以黄土、黄棉土、黑垆土、栗钙土、沙土为主。由于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的马铃薯品质优良,单产提高潜力大。据各省农业部门统计汇总,2006年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591.1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2%,产量1525.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9%,平均亩产959公斤。本区马铃薯生产为一年一熟,一般4月底5月初播种,9-10月上旬收获。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少雨、种植规模小和市场流通困难。

2、功能定位

本区是鲜食用薯、淀粉加工用薯和种薯生产的优势区域。马铃薯在本区属于主要作物,产业比较优势突出,生产的马铃薯除本地作为粮食、蔬菜消费、淀粉加工和种薯用外,大量调运到中原、华南、华东作为鲜薯。本区利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优先发展鲜食用、淀粉加工专用和种薯用马铃薯生产,增强市场流通能力和生产组织化能力。

东北种用、淀粉加工用和鲜食用马铃薯优势区

1、基本情况

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和吉林2省、内蒙古东部、辽宁北部和西部,与种薯、商品薯需求量较大的朝鲜、俄罗斯和蒙古等国接壤。本区地处高寒、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度在-4℃~10℃,大于5℃积温在2000℃-3500℃之间,土壤为黑土,适于马铃薯生长,为我国马铃薯种薯、淀粉加工用薯的优势区域之一。据各省农业部门统计汇总,2006年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018.9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2.9%,产量1025.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7%,平均亩产1006.2公斤。本区马铃薯种植为一年一季,一般春季4月份或5月初播种,9月份收获。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春旱、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和病毒病。

2、功能定位

本区是马铃薯种薯、淀粉加工专用薯和鲜食用薯生产的优势区域。市场区位优势明显,除本地作为食品、蔬菜消费和淀粉加工外,可以出口至蒙古、朝鲜、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调运到中原、华南和华东等地。本区优先发展脱毒种薯,其次依托市场区位优势发展淀粉加工专用型和鲜食用马铃薯。

华北种用、加工用和鲜食用马铃薯优势区

1、基本情况

包括内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和山东西南部。本区除山东外地处蒙古高原,气候冷凉,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无霜期在90-130天之间,年均温度4℃-13℃。大于5℃积温在2000℃-3500℃之间,分布极不均匀。土壤以栗钙土为主。由于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生产,是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之一,单产提高潜力大。

山东位于华北区南部,无霜期210天以上,适合二季马铃薯生产,是我国早熟出口马铃薯生产优势区。据各省农业部门统计汇总,2006年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551.4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9.7%,产量1480.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3%,平均亩产954.5公斤本区大部马铃薯生产为一年一熟,一般5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山东一年二熟,春季2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旬收获,秋季8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干旱、晚疫病和病毒病,以及投入少、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2、功能定位

本区横跨三北,靠近京津,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加工用薯和鲜食用薯生产的优势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突出,生产的马铃薯除本地消费外,大量调运到中原、华南、华中甚至西南、东南亚作为种薯、薯片薯条加工原料薯和鲜薯。本区利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季节早等自然条件,优先发展种薯、加工专用型和鲜食出口马铃薯生产,增强生产组织化水平。

西南鲜食用、加工用和种用马铃薯优势区

1、基本情况

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4省(市)和湖北、湖南2省的西部山区、陕西的安康地区。本区地势复杂、海拔高度变化很大。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特别适合马铃薯生产,主要分布在海拔700-3000米的山区。

据各省农业部门统计汇总,2006年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3156.7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40.1%,产量3357.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5%,平均亩产1063.7公斤。本区马铃薯面积增加潜力大,但单产不高,专用品种缺乏,良繁体系规模小,缺乏种薯质量控制体系,种薯质量低,种薯市场不活跃,晚疫病、青枯病发生严重,并有块茎蛾、癌肿病等检疫性病害。

2、功能定位

本区是鲜食、加工用和种用马铃薯的优势区域。马铃薯种植模式多样,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已形成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产销格局,是鲜食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和加工原料薯生产的优势区。同时,本区内的高海拔山区,天然隔离条件好,具有生产优质种薯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重点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建成西南地区种薯供应基地。

南方马铃薯优势区

1、基本情况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3省、江西南部、湖北和湖南中东部地区。本区大部分为亚热带气候,无霜期230天以上,日均气温≥3℃的作物生长期320天以上,适于马铃薯在中稻或晚稻收获后的秋冬作栽培。据各省农业部门统计汇总,2006年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550.5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产量70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7%,平均亩产1280.7公斤。本区是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最快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马铃薯在广西、广东、福建通常于10-12月份播种,次年1-4月份收获;其他地区通常于12月到次年1月份播种,3-5月份收获。影响和制约本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脱毒种薯供应不足,生长前期易遭霜冻,晚疫病、青枯病发生较重。

2、功能定位

依托外向型市场区位优势和国内蔬菜供应淡季优势,开发利用冬闲田,扩大鲜食马铃薯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豆丁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