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点:

1. 起源于唐朝:
- 胡饼演变说:作为一种面食,饼在我国出现得很早。东汉时期就有了比较大的圆形饼,因上面加了胡麻(后来叫芝麻)被称为胡饼,这可以看作是月饼的前身。唐朝初年,中秋节正式形成,过节需要有贡品祭月和食用,圆圆的胡饼成为了**选择。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一边吃胡饼一边赏月,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月亮灵机一动,说叫“月饼”,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 军队祝捷食品说:有说法称,中秋之夜,唐僖宗与大臣们共赏月色,听说新科进士正在长安风景秀美的曲江设宴,非常高兴,便派人将圆饼用红绫子包好赐予进士们,这就是最早的月饼。
2. 起源于殷、周时期: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据说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3. 与元末起义有关:当时朝廷官兵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令属下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到了八月十五起义。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下令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 神话起源说:与七仙女和董永的儿子董存有关。董存怀念天宫的母亲,每年八月十五都会做些仙饼,登月圆升起时摆在供桌上,面对明月寄托思念之情。后来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周边百姓也开始照做,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总之,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寄托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