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必知的脂肪知识

本文为《糖尿病天地》对左小霞的采访


1 什么是脂肪

脂肪包括脂和油,在常温下呈固态的叫脂,呈液态的叫油。脂肪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素,1克脂肪可以产生9千卡能量。脂肪是构成人体器官和组织的重要部分,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良好溶剂,可促进这些物质的吸收。脂肪还可以给餐桌带来美味。

2 脂肪酸家族三兄弟

脂肪酸是脂肪的构成单位,脂肪酸家族共有三兄弟,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喜欢独立行事,不易被分解消耗,总是沉积在体内,是肥胖的元凶。常见于红肉(猪、牛、羊肉)、全脂乳制品、棕榈油、椰子油、可可油中。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明显影响血脂水平。有证据表明,血脂水平升高,特别是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则是增加血清胆固醇水平的主要脂肪酸,建议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多不饱和脂肪酸:

交际广泛,在体内既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名坏胆固醇,浓度越低越好),又能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名好胆固醇,浓度越高越好),能提供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氧化,产生有害物质过氧化脂质和自由基,危害人体健康。多不饱和脂肪酸不是摄入越多越好,以不超过总能量的10%为宜。常见于:植物油、鱼类、坚果。

单不饱和脂肪酸:

个性中庸,可以恰到好处地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维持或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对人体最健康的脂肪酸。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常见于花生、橄榄、花生油、亚麻籽油、橄榄油中。

3 脂肪酸合理配比才健康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比例适当,营养价值则更高,要求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

由于动物油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容易使人发胖,不建议多用,建议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如橄榄油、花生油等。

4 常见食物脂肪含量

不管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都含有脂肪。在动物性食物中,脂肪含量在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类中最丰富,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猪肉脂肪含量在30%~90%,精瘦猪肉脂肪含量10%左右,瘦的猪后臀肉看起来没有多少油脂,其实含脂肪达25%;

牛羊肉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很多,仅为2%~5%。同样为瘦肉,脂肪含量差别较大,如牛里脊中脂肪含量为0.9%,而猪里脊中脂肪含量可达7.9%。

禽肉的脂肪含量差别较大,火鸡和鹌鹑的脂肪含量在3%左右,鸡和鸽子在9%~14%之间,鸭和鹅脂肪含量达2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虽然禽肉的脂肪含量较低,一般在10%以下,但北京烤鸭例外,其脂肪含量达38.4%。

鱼类脂肪含量在1%~10%,平均在5%左右,但不同鱼种脂肪含量有较大差异,且其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老年人最好多吃鱼少吃肉。

蛋类以蛋黄的脂肪含量较高,约30%,蛋黄中脂肪消化吸收率高。全蛋脂肪含量为10%左右。

纯的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为3%~4%,市场全脂奶产品脂肪含量通常为3.0%左右,低脂奶(半脱脂奶)为1.0%~1.5%,而脱脂奶只有0.5%。

植物性食物中,坚果类脂肪含量最高,最高达50%,芝麻的含油量平均达 55%,花生的含油量可达 50%左右。大豆也含有较多的油脂,所以用它来榨油。

调味品中的脂肪:色拉酱的脂肪含量一般高达50%~80%,即便是千岛酱,也有45%左右,芝麻酱、花生酱的脂肪含量达50%。

食用油中的脂肪含量在99.9%,即每吃1克油,就相当于吃了1克脂肪。

5 如何限制脂肪摄入

糖尿病患者每日植物油应限制在 25克左右,不宜食用红烧、煎炸及奶油等含脂肪高的食物。 坚果类的摄入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如花生、瓜子、核桃、开心果等也应限制摄入量,每天自己的手一小把即可。尽量选择鱼肉、禽肉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食物。为减少隐性脂肪,如瘦肉里面所含的脂肪、饼里面的油脂、炒菜时被菜吸收进去的油脂等,需要在同一类食品当中选择含脂肪较少的原料,然后尽量让菜少吸油,减少隐性脂肪。

加入左老师教你吃分类群,解决您的健康问题(微信号zxxj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