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一品文意〗
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处,可以见到那些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嫩绿的麦穗已经出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老翁因又是一年成熟的季节而高兴,操劳的主妇当然知道哪个节气最重要。这时候,黄莺在野棠梨树上鸣叫,石榴红了,山林中的鸟儿也婉转地叫着。农家的乐趣有谁知道呢?只有我知道这些。天不早了,该回家了。弯腰起身时,才感觉到我的身体已不再强健,自己错过了岁月,已经衰老。
诗的前八句描述了一幅小满节气图景:夏季南风吹来,麦粒饱满水稻插,桑树上的叶子长得茂盛,肥绿的叶片上蚕宝宝正啃个不停,万物小得盈满。古人将农历四月前后的天气叫做“麦天”,在这样的天气里,氤氲着麦子将熟之气就被称为为“麦气”。只有在小满时节的麦田才能闻到。而农人早已在这个丰收的麦气中勾画好了丰年的乐景。因为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了灌浆期,籽粒开始鼓胀饱满,到了下一个节气芒种就已经熟透,可以收割了。对于辛勤劳作的农民来说,小满其实更像是一种期许,希望雨水能如期而至,希望麦粒能经受住灾难的考验,愿菜籽出油、蚕结茧都能顺遂天时,而有小满自然会得大满,古人最晓得这小满的智慧了。
诗的后四句,诗人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这种田园之乐有谁能理解呢?当我懂得这种快乐时已经太晚了,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田家此乐知者谁? 是你吗?你亲近过自然和山水吗?你能读懂这田园之乐吗?欧阳修将自己的情怀放置在山水田园之间,呼吸自由的空气,感受生命的真实,抒发了自己无限的田园乐趣!
〖知识延伸〗
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