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
_ |
_ |
_ |
绿豆 绿豆是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别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原产地在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绿豆主要的出口国。种子和茎被广泛食用。绿豆清热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绿豆汤是家庭常备夏季清暑饮料,清暑开胃,老少皆宜。传统绿豆制品有绿豆糕、绿豆酒、绿豆饼、绿豆沙、绿豆粉皮等。 |
|||
_ |
_ |
形态特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茎被褐色长硬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盾状着生,卵形,长0.8-1.2厘米,具缘毛;小托叶显著,披针形;小叶卵形,长5-16厘米,宽3-12厘米,侧生的多少偏斜,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浑圆,两面多少被疏长毛,基部三脉明显;叶柄长5-21厘米;叶轴长1.5-4厘米;小叶柄长3-6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有花4至数朵,最多可达25朵;总花梗长2.5-9.5厘米;花梗长2-3毫米;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7毫米,有线条,近宿存;萼管无毛,长3-4毫米,裂片狭三角形,长1.5-4毫米,具缘毛,上方的一对合生成一先端2裂的裂片;旗瓣近方形,长1.2厘米,宽1.6厘米,外面黄绿色,里面有时粉红,顶端微凹,内弯,无毛;翼瓣卵形,黄色;龙骨瓣镰刀状,绿色而染粉红,右侧有显著的囊。荚果线状圆柱形,平展,长4-9厘米,宽5-6毫米,被淡褐色、散生的长硬毛,种子间多少收缩;种子8-14颗,淡绿色或黄褐色,短圆柱形,长2.5-4毫米,宽2.5-3毫米,种脐白色而不凹陷。花期初夏,果期6-8月。
药理作用
抗菌抑菌
1、绿豆中的某些成分直接有抑菌作用。通过抑菌试验证实,绿豆衣提取液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根据有关研究,绿豆所含的单宁能凝固微生物原生质,可产生抗菌活性。绿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甾醇等生物活性物质可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抗病毒作用。
2、通过提高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抗菌作用。绿豆所含有的众多生物活性物质如香豆素、生物碱、植物甾醇、皂甙等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的数量或吞噬功能。有实验用补体致敏酵母血凝法检测绿豆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可以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红细胞功能低下的作用。
降血脂
有人用70%的绿豆粉或发芽绿豆粉混于饲料中喂兔,结果发现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兔血脂(总胆固醇及β-脂蛋白)的升高有预防及治疗作用,进而明显减轻冠状动脉病变,有人将绿豆水醇提取物拌入饲料喂养动物,连续7天,证实对正常小鼠(生药100g/kg·d-1)和正常大鼠(生药16g/kg·d-1)血清胆固醇有明显降低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的植物甾醇结构与胆固醇相似,植物甾醇与胆固醇竞争酯化酶,使之不能酯化而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并可通过促进胆固醇异化和/或在肝脏内阻止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等途径使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另外,大豆球蛋白被实验证实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绿豆的球蛋白是否有同样的作用值得探讨。
抗肿瘤
有实验发现,绿豆对**+亚硝酸钠诱发小鼠肺癌与肝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有实验证实,从绿豆中提取的苯丙氨酸氨解酶对小鼠白血病L 1 2 1 0细胞和人白血病K 56 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酶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抑制效果明显增加,同样作用48h,0.7U/ml的酶其抑制率分别为52%和14.1% ,当酶增加为3.5U/ml,可分别达77.1 %和5.8% ,而以0.2 0%、1.0%、2.0%、4.0%、6.0%、10.0%的酶作用于癌细胞72h,其抑制率分别为25.8%、40.0%、55.3%、72.6%、77.9%、82.9%。
绿豆还是提取植物性SOD的良好原料。由绿豆为原料制备的SOD口服液,其中所含的SOD经过化学修饰,可不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破坏,延长半衰期,适合于人体口服吸收。该口服液除了含有SOD以外,还富含氨基酸、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衰老功能。另外,还有实验证明,绿豆中的鞣质既有抗菌活性,又有局部止血和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因而对各种烧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执行编辑:胡晶亮
责任编辑:董哲瑄
图文来源:百度百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