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成语有关,你知道吗?

薏苡之谤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它来自一段故事:起初,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应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久服能轻身省欲,用后果效显著。南方薏苡果实大,马援想作为种子,回军时,载了一车。当时人们以为这是南方土产的奇珍怪物,权贵们都观望着。马援当时受帝宠信,所以没人敢报告朝廷。等到马援死,有人上书诬告,说马援以前从南方载回来的,都是明珠彩犀一类珍宝。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都以奏章说明其形状,帝更怒。马援妻和儿子们惶恐畏惧,不敢把马援灵柩运回旧坟地安葬,只买了城西的几亩地草草埋葬了事。宾客们也不敢去吊唁。马严与马援妻子草索相连,到朝廷请罪,帝拿出梁松的诬告书相示,才知是挟怨诬告,就上书诉冤,前后六次,辞意哀切,然后才得以安葬。

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说。

同源如“伏波薏苡”、“伏波被谗”、“伤薏苡”、“所载无南物”、“明珠薏苡”等皆为此典故。

中药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具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等疾病。

如《千金方》中记载其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组成苇茎汤可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也提及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组成参苓白术散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