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终极移动电源:紫米 20 号移动电源使用体验
购买理由
大家好,这里是多纳泰罗的尾巴。作为一个充电设备爱好者,本尾巴手头拥有的充电宝大概能有五六十个,从小巧便携的 3000 毫安口红状充电宝,到 20000 毫安的停电应急大块头,可谓是应有尽有。不同形态和性能的充电宝,使用场景也各不相同:比如说短途出门吃个饭随手揣兜里的 5000 毫安轻薄充电宝;通勤时期放在包里的 10000 毫安全协议充电宝;亦或是夏季放在桌上给随身风扇供电的圆柱体充电宝......不过所谓的“终极移动电源”,除了手里那个老掉牙的 Anker 20000 毫安充电宝(双 A 口,12W+18W,M 口输入),本尾巴未曾拥有过。
去年发售的 Zendure SuperTank Pro,实属强悍,奈何四位数的售价让本尾巴望而却步。好在前不久紫米也发布了自己的 20 号移动电源,200W 的总输出、三口独立快充对本尾巴非常有吸引力,遂在预售期间就果断剁手,今天就和各位小伙伴们来分享以下本尾巴的终极移动电源——紫米 20 号。
剁手链接
依照惯例先附上购(剁)买(手)链接🔗:
外观展示
👇包装是一如既往的紫米风格,正面展示了移动电源的本体,以及主要的卖点。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三大主要卖点用英**出了标识:
👇侧面和背面平平无奇,展示了移动电源的名称、型号以及各项参数:
参数部分也用英文作了说明。
移动电源本体
👇移动电源外壳看起来很有金属的感觉,但其本身由塑料制成。正面的左上角印有紫米的 Logo,右下角则醒目地标有“200W”以及 “25000mAh 移动电源、紫米设计”的英文:
👇移动电源整体风格修长,四角为圆角设计,使得看起来并没有显得过于笨重:
👇顶部拥有三个接口,两个 USB-C 和一个 USB-A,输入输出的标识与参数都有标记,其中 IN/OUT1 的 USB-C 接口舌片为橙色,其余两个接口舌片皆为黑色:
USB-C1 接口输出为 65W Max,USB-A 口具有独特的 20V/6A 输出,USB-C2 接口输出为 45W Max。
👇两侧分别是移动电源的参数和电源按钮,在电源按钮的右侧有一个隐藏式的数显屏。轻按电源键,数显屏会闪烁显示当前移动电源的剩余电量:
👇连续点按充电宝顶部的电源键,进入小电流模式:
👇随移动电源附赠了两条数据线,分别是 0.5 米的 USB-C to USB-C 数据线和 0.3 米的 USB-A to USB-C 数据线。经电流表检测,CC 线包含 E-Mark 芯片,是一条 5A CC线:
充电测试
👇检测设备:YZXstudio ZY1276 大蓝表、两个魔狐 USB-C 电流表:
👇测试设备:
AirPods Pro(小电流设备)
iPad Mini 5( PD 输出测试)
iPad Air 2(苹果 5V/2.4A 测试)
华为 Mate 9(PD/华为 FCP 测试)
ThinkPad T470(45/65W PD 输出测试、双口/三口同时输出测试)
紫米 QB817 移动电源(A 口 18W 输出测试、双口/三口同时输出测试)
👇USB-A 口充电协议检测,同样支持多种快充协议,意料之中:
👇USB-C1/C2 口 充电协议检测:支持多种快充协议:
👇USB-C1 口 PD 档位检测,意料之中的 5 个固定档位以及 2 档 PPS,表现令人满意:
👇USB-C2 口 PD 档位检测,与 USB-C1 口几乎一样的数据,但最高档位电流由 3.25A 变为 2.25A,PPS 档位也有相应的变化:
USB-C1 接口充电情况测试
👇使用 USB-C1 接口连接 USB-C 转联想方口电源线和给 ThinkPad T470 充电,成功进行充电,并且充电功率达到了 57W,和普通的 65W PD 充电器并无二致:
ThinkPad T470 剩余电量为 2%,系统版本为 Windows 10。
👇使用 USB-C1 接口给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协议,PD 档位为 15V,功率达到了 22W:
iPad mini 5 剩余电量为 65%,系统版本为 iPadOS 14.3。
👇使用 USB-C1 接口给 iPad Air 2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Apple 2.4A 协议,并且电流超过了 2.4A,功率达到了 13.1W:
iPad Air 2 剩余电量为 56%,系统版本为 iPadOS 14.3。
👇使用 USB-C1 接口给华为 Mate 9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协议,功率为 16W:
华为 Mate 9 剩余电量为 40%,系统版本为EMUI 9.0(基于 Android 9.0)。
USB-A 接口充电情况测试
由于本尾巴没有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故 USB-A 接口支持的 20V/6A 无法进行测试。
👇使用 USB-A 接口给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Apple 2.4A 协议,功率达到了 11.58W:
iPad mini 5 剩余电量为 63%,系统版本为 iPadOS 14.3。
👇使用 USB-A 接口给华为 Mate 9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华为 FCP 协议,功率为 15.9W:
华为 Mate 9 剩余电量为 43%,系统版本为EMUI 9.0(基于 Android 9.0)。
👇使用 USB-A 接口给紫米 QB817 充电宝进行充电,成功激活快充,功率达到了 17W:
USB-C2 接口充电情况测试
👇使用 USB-C2 接口给 ThinkPad T470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协议,功率达到了 37W:
ThinkPad T470 剩余电量为 16%,系统版本为 Windows 10。
👇使用 USB-C2 接口接口给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协议,PD 档位为 15V,功率达到了 21W,与 USB-C1 接口并无二致:
iPad mini 5 剩余电量为 63%,系统版本为 iPadOS 14.3。
👇使用 USB-C2 接口给 iPad Air 2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Apple 2.4A 协议,电流超过 2.4A,功率达到了 13W,与 USB-C1 接口并无二致:
iPad Air 2 剩余电量为 37%,系统版本为 iPadOS 14.3。
👇使用 USB-C2 接口给华为 Mate 9 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协议,功率为 15W,与 USB-C1 接口并无二致:
华为 Mate 9 剩余电量为 45%,系统版本为EMUI 9.0(基于 Android 9.0)。
双口同时输出情况测试
👇使用 USB-C1 接口给 ThinkPad T470 进行充电的同时,使用 USB-A 接口给 紫米 QB817 移动电源进行充电,两个接口都成功激活快充,功率分别为 51W 和 17W:
👇使用 USB-C1 接口给 ThinkPad T470 进行充电的同时,使用 USB-C2 接口给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两个接口都成功激活快充,功率分别为 55W 和 17.8W:
👇使用 USB-A 接口给紫米 QB817 移动电源进行充电的同时,使用 USB-C2 接口给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两个接口都成功激活快充,功率分别为 41W 和 17.1W:
三口同时输出测试
👇使用三个接口同时给 ThinkPad T470、紫米QB817 移动电源和 iPad mini 5 进行充电,三口均成功激活快充,其中 USB-C1 接口功率依旧维持在 50W 左右,USB-A 接口功率维持在 17W 左右,USB-C2 接口功率维持在 14W 左右,表现相当强悍:
输入充电测试
👇使用紫米 HA712 65W PD 充电器搭配 5A USB-C to USB-C 数据线,接入 USB-C1 接口给紫米 20 号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快充协议,功率达到了 60W 左右,表现与其本身宣传的"65W 输入"接近:
👇从 0% 开始充电第 42 分钟,充入了 47% 的电量,完全充满用时不到 2 小时,表现相当令本尾巴满意:
充电时室温(16.7℃)较低,充满时常可能有偏差
👇使用相同的设备接入 USB-C2 接口给紫米 20 号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成功激活 PD 快充协议,功率达到了 43W:
总结
看到这里,相信 紫米 20 号移动电源的性能之强悍各位都有目共睹了,399 的价格相较于隔壁的 SuperTank Pro 来说实属便宜。作为本尾巴的第一个终极移动电源,我对其的表现相当满意,自充满时间很短,三口同时快充也能很好地满足多设备同时需要充电时的快速补电,不到 100Wh 带上飞机也相当方便(虽然本尾巴条件坐飞机就是了……)。这里是多纳泰罗的尾巴,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