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黍子,关于它的食用部分黄米请搜看我的另一条评论,这里我说说它的另一个重要用途,那就是它的秸秆曾经是它的主产区域百姓家中一个重要生活用具的原材料。这个生活用具叫做苕帚,是用来扫炕的,我们老家把扫地的叫做扫帚,把扫炕的叫苕帚,说错了可是要挨骂的。早些年家家户户的扫炕苕帚都是用黍子秸做的,这也是种植黍子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制作苕帚,拾掇粮食时必须小心翼翼保护黍秸的完整。图片也能看得出,这黍秸它有一个多分枝的弯弯的头部,这正是它能做苕帚的原因。用它做出来的苕帚弯弯的像大公鸡的尾巴。我刚搜到的唯一的一张老式苕帚图片,磨损严重,已经没有了弯弯的造型。看到这个苕帚,我不仅想起和父亲一起制作苕帚的情景,那时各家各户的苕帚几乎都是自己做的,工具大概全村只有一套,谁家都可以用。制作的过程叫做 缚苕帚,是个力气活,需要坐在炕上,一根绳子一头套在腰上,一头插入一根木棍用两只脚蹬住。两手在绳子中间绑上黍秸,用力蹬到登不动为止,然后迅速在勒紧的地方用细绳或细铁丝替换,然后勒下一节,这是我小时候记忆中最有技术含量和力学原理的劳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