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红荞花开引客来 “阿觉诗”成新网红

盛夏之际,螺岭彝风·彝族风情旅游胜地—安哈镇,成为了西昌避暑休闲的首选。山脉青绿,涧水长流。近年来,在乡村旅游的吹拂下,一场场蜕变正让这里的彝族村落焕发生机,当地彝族群众也主动求变,利用青山绿水,大做“旅游文章”。眼下,在长板桥村七组,一处新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正在形成。

红荞花开引客来--安哈镇长板桥村

绿荫蔽日篱笆墙,大山深处红荞开。夏日一场雨后,在螺髻山脉西北山顶上,一片片红色的荞麦花,正努力地绽放着“绝世之颜”,为这片高山彝村织就了一道独特的夏日美景,吸引着一批批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是安哈镇长板桥村七组(原芊旷村四村组),彝语称为“阿觉诗”,是西昌周边为数不多的原生态彝族村落。山上有原著民72户300多人,村民淳实朴厚,村落独具彝族风情。近年来,经过一场场艰难的脱贫攻坚战,村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破旧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土坯房被修葺一新……村里还渐渐有了农家乐。

土生土长的陈立呷,是这个小山村蜕变的亲历者,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产业,只能种点土豆、包谷等农作物,收成靠天吃饭,住的房子也是土坯房,而且村里的卫生环境也很糟糕,自从脱贫攻坚以来,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水电路也通了,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

借力安哈镇已发展成熟的乡村旅游,陈立呷另辟蹊径,带动乡亲们成立了尔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发展高山特色种养殖,并引进凉山乡村场景数据开发有限公司,在阿觉诗成立了阿觉诗场景营造中心,研发场景旅游。

目前,由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凉山综合试验站研发打造的红花甜荞观景试验地就是场景营造的项目之一。未来,红花甜荞将开遍阿觉诗的每一个村村寨寨。

陈立呷告诉记者,根据村落的人文历史与自然状况,阿觉诗场景营造中心正在打造由五个片区15个小场景组成的乡村旅游带。内容涵盖彝药基地、非遗大师驻点、阿觉诗民俗展馆、木姜子林、红花甜荞观景试验地、花楸古树、传统彝家土墙房群落、林中赛马场、古道土墙、样板乡宿等,为下一步乡村振兴蓄积能量。

盛夏的“阿觉诗”,正如这热烈如火的红荞花,正朝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展露风姿,迎风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