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糜黍高产栽培技术
蔚县糜黍高产栽培技术
刘晓岚
1 选地
糜黍不宜连作,前茬以豆类、薯类和玉米等作物为好,且上年未使用过任何除草剂。应选择在地势平整、通透性好、土壤肥沃的沙质壤土地种植。
2 整地
播前拾净根茬和残留地膜,整平整细。起垄做畦,1 畦 4 ~ 6 行。秋深耕 20 ~ 25 cm,秋耕后及时耙耱,破碎地表坷垃,使地块平整细碎,以利于出苗。
3 底肥
每亩底施优质农家肥 1 000 ~ 1 500 kg(或生物有机肥 200 kg),优质复合肥(25-10-10)80 kg,最好再加“多维素”2 kg。深翻 20 cm 与土壤混匀。
4 品种选择
选择冀黍 3 号新品种。冀黍 3 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最新选育的品种。生育期 110 d 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分蘖茎秆粗壮,抗旱、抗倒伏能力极强,成熟期穗层整齐,适宜机械化生产。丰产性好,品质优异。籽粒红色,米糕黄亮、软筋,适口性好。
5 播种
5.1 播期。冀黍 3 号 6 月上旬播种为好。
5.2 药剂拌种。播前用 20%“福克”种衣剂按种子量1∶50 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黑穗病。
5.3 播种方法
5.3.1 改条播为机械精量穴播。机械穴播不仅可以节省种子,而且可以减少间苗用工,同时还能增强群体顶土能力。行距 30 ~ 33 cm,穴距 20 ~ 25 cm。每亩 7 000 穴左右。每穴下籽 7 ~ 10 粒,每亩播种量300 ~ 400 g。
5.3.2 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栽培可缩短糜黍生育期 5 ~ 7 d,播种时间可较常规栽培方法推迟 3 ~ 5 d。地膜覆盖栽培不用间苗和中耕除草,省时省力,增产效果明显。选用幅宽 80 cm 的地膜。1 膜 2 行。行距50 cm,穴距 20 cm,每亩 6 500 穴左右。机械穴播每穴 7 ~ 10 粒,每亩播种量 300 ~ 400 g。
5.4 播后镇压。播种时一定要看天气预报,使黍苗出土后(播后 6 ~ 7 d)避开暴雨天气,防止泥土灌耳。幼苗顶土时,如果遇雨形成僵皮,再镇压 1 次,破除僵皮,助苗出土。
6 田间管理
6.1 间苗除草。在谷黍苗长到 3 ~ 5 叶时进行疏苗间苗。冀黍 3 号分蘖力较弱,应加大留苗密度。每穴留苗 4 ~ 6 株,每亩留苗 3 万 ~ 4 万株,收获 8 万 ~ 9 万穗。
6.2 及时中耕。拔节期深中耕,并进行培土,促进根系发育,防止倒伏。
6.3 追肥浇水。孕穗至扬花期墒情不足时,应及时浇水。孕穗期浇灌浆水。如有脱肥现象,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 20 ~ 25 kg。
7 防治病虫害
播前用 20%福克种衣剂与种子按 1∶40 ~ 50 进行拌种,防治黑穗病和地下害虫;苗期采用氰戊·马拉松 800 ~ 1 000 倍液防治土跳蚤;抽穗前防治二代粟灰螟,在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每亩用 50%辛硫磷乳油或毒死蜱 250 ~ 300 ml 加 3 ~ 5 倍水喷拌 25 ~ 30 kg细土制成毒土,拌匀后顺垄撒在谷苗根际附近,形成药带,撒后浅锄。
8 适时收获
当糜黍穗基部籽粒进入蜡熟期,黍穗籽粒 70% ~80%脱水变硬,种皮的青色消失,叶片稍具浅绿色时,应及时收获。人工收割应在早上进行,以减少落粒。收获后晾晒、脱粒、筛选、风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