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醇厚的青稞面搓鱼儿
作者/西月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杂粮中的精品。青稞的栽培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高原不少地方的海拔适宜青稞的生长,青稞是各族群众祖祖辈辈食用的主食,也是酿制青稞酒以及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

用青稞面可以做馍馍、做面饭。面饭包括寸寸面、搅团、长面、搓鱼儿等,花样繁多。其中“搓鱼儿”的做法最传统。它形如游鱼,人们称其为“鱼儿”,是因为手工搓出来的,就叫“搓鱼儿”。挑选上好的青稞在水磨上磨成面,因为青稞面面性比较松散,不够筋道,为了增加韧劲,和面时要放上较多的碱面和黄磨菜籽。和面要掌握好软硬程度,太硬搓不开,太软不筋道。面和到恰到好处后,大姑娘小媳妇们就开始大显身手了。以前都是用松木做成的七八尺见方的大面板搓“搓鱼儿”,如果遇上现在小巧的竹面板,因为太过于光滑根本搓不成的。先揪两个指头蛋大的面团,搓成条,在巧手媳妇们的手下像变魔术似的,不一会儿又长又细又匀称的两尺多长的“搓鱼儿”就成型了,手巧的人同时能搓出四五条呢!一大把“搓鱼儿”下在大铁锅中翻滚的白开水里,真像无数条又细又长的游鱼儿在水里嬉戏。滚上几分钟捞出来放在凉开水里过一下再装到盘子里,滑溜溜的样子很诱人。然后配以炝葱花、盐、油汪汪的辣子,当然,**搭档还有炒洋芋、炝酸菜。一家人吃得唏溜溜响,酣畅淋漓。小时候,我最幸福的事就是隔三差五能吃一顿“搓鱼儿”,现在,这已成为深深留在我记忆中的故乡的味道。
栏目主编:辛元戎
总监:王丽一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