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漫忆——鞋子的故事
人生之路上的脚印,有时是赤着脚丫印出来的,更多的是穿着各种鞋子走出来的。即将退休的我国庆长假期间无聊,写一写自己经历的鞋事。
我出生于农历九月二十四下午。母亲曾告诉我当时正在扯棉花播小麦,猜想我呱呱坠地后穿的童鞋便是母亲亲手做的猫头鞋,估计还穿过家里办出头酒时亲戚叔伯送礼送的各种毛头鞋,印象里茅头山高家湾的伯伯(水华和建华的母亲)会做各种好看的童鞋。 老家有童谣:“三岁的伢,穿红鞋,推推 XX上学来。先生莫打我,我回去吃点Ma再来。”可见童鞋可以穿到三岁左右。穿着这样的鞋,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记事后经常“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但是穿过千层底的布鞋,用稻草打的草鞋,童年时代的雨雪天穿过桐油鞋或者有脚的木制“谢公屐”。先说说打草鞋的事吧,大约是七0年左右的事,我在本塆小学里面“混”。老师是吴士贤先生,教室在库火明家里,大概是因为很多劳力在外面水利工地上参加大会战,他们需要鞋穿,就流行用稻草打草鞋。老师教,我们学,先搓绳子再编织,每人都有任务,也不记得要上交多少双,凑多了集中送工地。就是在那时我也学会了打草鞋,完成上交任务的同时也打了自己可以穿的小码草鞋,走路也很有成就感。过了这段时间后就没有再做这玩意了。再说说木屐鞋的事吧。以前我们家进门左侧堂屋前有鸡窝,窝上放着很多我父亲做的木屐鞋。这些鞋有两类,一类是晴天洗脚后穿的平底木拖屐,夏天穿起来凉快。另一类是冷天、下雨雪后穿的有一前一后两宽脚支撑板的木拖屐,穿布鞋后再杀这种鞋,出外行走脚可以不沾雨雪,但是只能慢步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然可能伤脚。父亲从县一中初中毕业,在大队小学当老师。记忆中父亲多才多艺,每年冬季会用髙粱杆编很多扫把,也会做很多木工活,所以做木板鞋自不在话下。如果天不冷,不管天晴还是天色,赤脚最方便。小学二年级在下吴太上复式班,记得某日早上下雨,我也是赤脚上早学的。早上放学时库秀成老师说:“今天放学直接回家,不喊了!”当时觉得好奇怪,因为平时放学铁定要起立后齐声祈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下午大队开会,传达中央文件,才知道发生了“九.一三事件”,因此我才记得传达文件那天早上下雨、我赤脚上学的事。那时学生都打赤脚,也不觉得什么不好。有一年我家猪养大了送公社卖掉了,父母给我们买了浅口的胶鞋,虽然说里面垫的是稻草,但看着油光发亮的新胶鞋,别提有多髙兴。再说说母亲做的布鞋吧。父母一共有我们六个孩子,母亲平时生产队上工,也没有什么时间,可即使给一人只做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也需要不少布料和不少时间。前期工程是大晴天在门板上用废布料“闭壳子”并晒干,然后夜晚熬夜用密密麻麻的针线纳好用壳子做的鞋底,鞋邦也是用壳子打底、面上用点好看的布装门面。那时家里穷,不仅仅没有钱,连废布料也少,巧妇难为无钱之事。亏得了母亲一年做那么多布鞋,至少是过年不仅能穿新衣,而且能穿新鞋,上下一身新。母亲的宝贝有两样,一是收装各种做鞋工具如针、线、抵针箍、布料的鞋篮,二是装有大人、小孩各种鞋子纸样的包袱,这些鞋样不仅自己用,还经常与人交流,被人借鉴。我每年穿母亲做的鞋过年,穿母亲的的鞋在实验小学参加髙考,也是穿母亲做的鞋上大学。我穿着母亲做的鞋成长为一名中学老师了。时过境迁,母亲的这些宝贝都失传了,到退休之年的我再也穿不到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和布鞋了!
上大学时有的同学家境好,穿皮鞋。我悄悄地问一下价格,据说一双鞋50多元,我惊诧了:这可是顶当年很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啊!我与同学建中讲,我一辈都不会穿皮鞋了。这只能说我眼界低,对国家的发展估计不够。1987年,我在汪集五中工作时,就花了50元钱买了平生第一双皮鞋。穿上皮鞋到当时新洲县教师培训(函授)学校参加一个星期的培训,上课期间房间失盗,很多参训老师丢失了物品,我的新皮鞋也被小偷看中了。悲伤的我想,是不是我这辈子穿不上皮鞋呀!幸运的事,过两天传来好消息,通知我们去城关派出所领回丢失的物品,其中也包括我的皮鞋。原来是附近某学校的一帮孩子做的,他们连续作案,被抓后交代了系列盗窃案的经过并交出了所盗物品。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髙。小偷偷皮鞋的历史彻底终结了!这么多年,皮鞋,毛皮鞋,皮凉鞋,旅行鞋,塑料拖鞋,布鞋,布拖鞋,应有尽有了,从前听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梅氏收藏了上千双好鞋,我们都觉得太腐败、太奢侈了!但是现在垃圾堆里经常看到很多还没有穿旧的好鞋子被人丢弃,也许鞋穿太多了易患香港脚,易得灰指甲,到不如打赤脚爽快吧。
假期无事经常翻抖音玩,在抖音商城网购两双新鞋。我写到此处,网购的鞋又被外卖员送到家。正是:国富何愁无鞋,往事只能回忆。
人生之路上的脚印,有时是赤着脚丫印出来的,更多的是穿着各种鞋子走出来的。即将退休的我国庆长假期间无聊,写一写自己经历的鞋事。
我出生于农历九月二十四下午。母亲曾告诉我当时正在扯棉花播小麦,猜想我呱呱坠地后穿的童鞋便是母亲亲手做的猫头鞋,估计还穿过家里办出头酒时亲戚叔伯送礼送的各种毛头鞋,印象里茅头山高家湾的伯伯(水华和建华的母亲)会做各种好看的童鞋。 老家有童谣:“三岁的伢,穿红鞋,推推 XX上学来。先生莫打我,我回去吃点Ma再来。”可见童鞋可以穿到三岁左右。穿着这样的鞋,我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记事后经常“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但是穿过千层底的布鞋,用稻草打的草鞋,童年时代的雨雪天穿过桐油鞋或者有脚的木制“谢公屐”。先说说打草鞋的事吧,大约是七0年左右的事,我在本塆小学里面“混”。老师是吴士贤先生,教室在库火明家里,大概是因为很多劳力在外面水利工地上参加大会战,他们需要鞋穿,就流行用稻草打草鞋。老师教,我们学,先搓绳子再编织,每人都有任务,也不记得要上交多少双,凑多了集中送工地。就是在那时我也学会了打草鞋,完成上交任务的同时也打了自己可以穿的小码草鞋,走路也很有成就感。过了这段时间后就没有再做这玩意了。再说说木屐鞋的事吧。以前我们家进门左侧堂屋前有鸡窝,窝上放着很多我父亲做的木屐鞋。这些鞋有两类,一类是晴天洗脚后穿的平底木拖屐,夏天穿起来凉快。另一类是冷天、下雨雪后穿的有一前一后两宽脚支撑板的木拖屐,穿布鞋后再杀这种鞋,出外行走脚可以不沾雨雪,但是只能慢步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不然可能伤脚。父亲从县一中初中毕业,在大队小学当老师。记忆中父亲多才多艺,每年冬季会用髙粱杆编很多扫把,也会做很多木工活,所以做木板鞋自不在话下。如果天不冷,不管天晴还是天色,赤脚最方便。小学二年级在下吴太上复式班,记得某日早上下雨,我也是赤脚上早学的。早上放学时库秀成老师说:“今天放学直接回家,不喊了!”当时觉得好奇怪,因为平时放学铁定要起立后齐声祈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下午大队开会,传达中央文件,才知道发生了“九.一三事件”,因此我才记得传达文件那天早上下雨、我赤脚上学的事。那时学生都打赤脚,也不觉得什么不好。有一年我家猪养大了送公社卖掉了,父母给我们买了浅口的胶鞋,虽然说里面垫的是稻草,但看着油光发亮的新胶鞋,别提有多髙兴。再说说母亲做的布鞋吧。父母一共有我们六个孩子,母亲平时生产队上工,也没有什么时间,可即使给一人只做一双千层底的布鞋,也需要不少布料和不少时间。前期工程是大晴天在门板上用废布料“闭壳子”并晒干,然后夜晚熬夜用密密麻麻的针线纳好用壳子做的鞋底,鞋邦也是用壳子打底、面上用点好看的布装门面。那时家里穷,不仅仅没有钱,连废布料也少,巧妇难为无钱之事。亏得了母亲一年做那么多布鞋,至少是过年不仅能穿新衣,而且能穿新鞋,上下一身新。母亲的宝贝有两样,一是收装各种做鞋工具如针、线、抵针箍、布料的鞋篮,二是装有大人、小孩各种鞋子纸样的包袱,这些鞋样不仅自己用,还经常与人交流,被人借鉴。我每年穿母亲做的鞋过年,穿母亲的的鞋在实验小学参加髙考,也是穿母亲做的鞋上大学。我穿着母亲做的鞋成长为一名中学老师了。时过境迁,母亲的这些宝贝都失传了,到退休之年的我再也穿不到母亲亲手缝制的衣服和布鞋了!
上大学时有的同学家境好,穿皮鞋。我悄悄地问一下价格,据说一双鞋50多元,我惊诧了:这可是顶当年很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啊!我与同学建中讲,我一辈都不会穿皮鞋了。这只能说我眼界低,对国家的发展估计不够。1987年,我在汪集五中工作时,就花了50元钱买了平生第一双皮鞋。穿上皮鞋到当时新洲县教师培训(函授)学校参加一个星期的培训,上课期间房间失盗,很多参训老师丢失了物品,我的新皮鞋也被小偷看中了。悲伤的我想,是不是我这辈子穿不上皮鞋呀!幸运的事,过两天传来好消息,通知我们去城关派出所领回丢失的物品,其中也包括我的皮鞋。原来是附近某学校的一帮孩子做的,他们连续作案,被抓后交代了系列盗窃案的经过并交出了所盗物品。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髙。小偷偷皮鞋的历史彻底终结了!这么多年,皮鞋,毛皮鞋,皮凉鞋,旅行鞋,塑料拖鞋,布鞋,布拖鞋,应有尽有了,从前听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梅氏收藏了上千双好鞋,我们都觉得太腐败、太奢侈了!但是现在垃圾堆里经常看到很多还没有穿旧的好鞋子被人丢弃,也许鞋穿太多了易患香港脚,易得灰指甲,到不如打赤脚爽快吧。
假期无事经常翻抖音玩,在抖音商城网购两双新鞋。我写到此处,网购的鞋又被外卖员送到家。正是:国富何愁无鞋,往事只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