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草来做床垫铺,你睡过吗?

故乡农村冬季水稻收获时节,已经收割过的田地上随意支起的一个个稻草垛儿成了很有乡村色调的风景线。我青少年参加农村劳动时,曾经扎过稻草捆儿,将脱完稻谷的稻草拢起、捆上,然后就这么地撒开、竖放在田地上晾晒,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村各种物资都很匮乏,人们会将稻草编结成床垫、铺在草席下面,我们就这样在散发着干稻草香的稻草垫上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

故乡的农民大多对稻草情有独钟,因为那不仅是家中犁田的耕牛过冬的食粮,更是铺床最舒适的原料,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入冬后,父亲将晒干的新稻草一小把一小把地握在手中,在长条凳上使劲拍打,将其中的乱草和尘土拍打干净之后,再一小把一小把小心翼翼地铺进床里,当时,每家的孩子都是三、四个以上,多数人家是没有多少御寒的铺垫,都是用稻草来充当床垫。

记得我和哥哥就一直睡在一张铺床上,父亲先是精心地铺上一层又一层的稻草,刚铺的稻草,新鲜而黄软,家里乍一铺上新稻草床垫,有种很奇特的气氛,屋子变小了,床显得异常臃肿,铺好稻草床垫之后,盖上一张大大的草席,四周掖严实了,有时草席盖不住稻草垫上的枝枝杈杈,有些稻草干脆就从破烂的草席缝隙里扎出来。我们便跳上床铺,玩“倒立”,玩“打跟斗”,玩“懒驴打滚”,蓬松轻软的稻草床垫就如巨大的棉花堆,让我们陷于其中,腾云驾雾一般,小孩子都喜欢在这种床垫上撒欢,一撒欢大人就大声呵斥,阻止得慢一些,旧棉被就有了裂帛之虞。那种稻草铺睡起觉来,软绵绵的,暖乎乎的,枕着那青翠碧绿的山野气息,呼吸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新味道,酣然入梦,一觉到天明。虽不及棉垫温软,同样也具备取暖的作用。

在当时,谁家不都有一张或更多的稻草床垫呢。有的床铺更为简陋,就是用数块的土砖垒起四角来,床板也就是用几块大小不一、厚薄不均的木板子凑搭而成,虽结实但生硬,冬季来临的时候,木板和凉席与屋外的凛冽寒风遥相呼应,有点助纣为虐,想方设法从我们的身体偷一点温暖,自私地独自抵抗冬天的寒冷。薄薄的棉被盖了很多年,想帮我们一把,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当然,铺上厚实的稻草,它依旧是一张温暖的床铺。故乡多雨,而稻草又容易吸潮,一冬下来,稻草床垫像被驯服的野马,稻草也温良顺溜,不再刺头楞角,甚至总体显示出极度的疲乏感。不过不要紧,父亲总会及时地把这些稻草抱出去晾晒,同样的效果,同样的感觉,或者干脆再为我们替换新稻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垫床的稻草床铺早已改成席梦思、棕垫和棉絮等等。的确,现在再用稻草垫床实在是不合时宜了,一则太麻烦,二则影响整体卫生。容易发霉腐败长虫子,对身体可能有点不好。自从我出来工作后,离故乡越来越远,告别稻草床垫也已经很久了。但我还是深深迷恋那稻草垫床的感觉和味道!总有一股清香的稻草杆味道扑鼻而来,淡淡的清香味,让人睡得安恬。她是我们的集体回忆,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折射出长达半个世纪家乡农村生活面貌,极具历史传声功能。她的远去尘封了我心中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但她的余光依然返照在我细腻敏感的心灵深处,时常漾起丝丝情感的余温,体验着、追寻着,久久不忍重回现实。

历史的车轮永不止息,过去的生活岁月逐渐远去,也无声地带走了一些当年颇具历史意义的画面和器物,就如这远去的稻草床垫,然而她沉淀给我诸多的精神养分和人生感悟,已融入我的生命,教我以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步履去开创未来美好的人生。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和我一样,想到稻草床垫或者与之类似的事物。如今故乡的人们也在渐渐远离它,不再需要它,但正如许多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事物一样,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轻易抹去的。因为有了这段岁月的浸润,有了这些最为真实的过往,注定要在我们内心深处留置一块温润而柔软的地方,并永远保存着鲜活不朽的记忆。

你觉得住进毛坯房的年轻人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