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心病狂!”天津,女子孩子发高烧,焦急万分,四处求购布洛芬无果,求助万能的微信群,在得知医院门口有黄牛卖后,便急冲冲往医院跑。路上女子想着黄牛的价格肯定要比平时高,平时一瓶才十几块钱的布洛芬,咋着也得100块,可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黄牛竟然张口直接要价2500元。

夜幕降临,城市华灯初上,车流穿梭中,每个人都在奔向自己的归宿。对于家住天津的李女士来说,此刻的她却像陷入了一场无助的噩梦。孩子突如其来的高烧,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也将她推向了焦灼和恐慌的深渊。

客厅里,孩子虚弱地躺在沙发上,呼吸急促,小脸烧得通红。李女士用手一遍遍地试探着孩子的额头,心急如焚。看着体温计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她知道,必须立刻找到退烧药。

可是,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药店,货架上都空空如也,平日里最常见的布洛芬,此刻却成了稀缺资源。药店老板无奈地摇摇头,“最近感冒发烧的人太多了,退烧药都卖断货了,什么时候能补货也不清楚。”

绝望和无助像潮水般涌来,李女士的眼眶湿润了。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出求助信息:“哪位邻居家里有多的布洛芬,孩子发烧了,急需用药,万分感谢!”

消息如同石沉大海,群里只有零星几句安慰的话语,却没有人能够提供她最需要的帮助。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李女士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一条回复让她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我朋友说医院门口好像有黄牛在卖,你可以去问问。”

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李女士来不及多想,立刻驱车赶往医院。夜晚的医院,依旧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在空气中蔓延。

在医院门口,李女士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黄牛”。对方身材矮胖,眼神闪烁,手里拎着一个黑色的塑料袋,看到李女士走近,他压低声音问道:“要药吗?布洛芬,2500块钱一瓶。”

2500元!李女士顿时愣住了,平日里十几块钱一瓶的常用药,竟然被炒到了如此天价!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和对方讲价:“能不能便宜点?孩子还小,烧得很厉害,我真的急需用药。”

“爱要不要,就这个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黄牛不耐烦地摆摆手,似乎对自己的“生意”胸有成竹。

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李女士心如刀绞,最终,她还是咬咬牙,掏空了身上所有的现金,买下了这瓶天价布洛芬。

回到家,看着孩子在药物的作用下逐渐退烧,李女士的心终于稍微安定下来。2500元一瓶的布洛芬,却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她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

李女士的遭遇,是疫情之下无数个家庭的缩影。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是对人们身体健康的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医疗资源的短缺、信息的不对称,给了黄牛可乘之机,让他们将救命药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工具,将患者家属逼入绝境。

李女士的故事,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获得医疗资源,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这不仅仅是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