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好晴朗,虽说只五度也不显冷,甚至有春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着,下午我们俩搭车去几站地的沃尔玛买吃的东西,顺便看有无合适的皮带,去后逛了一圈,买了可以吃好多天的熟食早点,有肉包子、面发糕和玉米面馒头…,没见中意的皮带。
说到皮带,不妨随聊几句吧,这玩意儿俗称裤腰带,别看它就那么点长那么窄窄的一根,那可是人人需要,缺它万万不可的东东。
材质嘛既有牛皮、猪皮也有蒙称真皮,实则人造的皮带,当然也有简单的,如帆布的。
印象中小时候曾见到父亲穿的是连背带的西裤,也就省去了皮带,后来大概是怕别人说闲话,改穿中山装,裤子肯定得需要一根皮带,至于父亲后来究竟系的什么样的皮带,反倒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而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皮带给你,小孩嘛没那么多讲究,就一根绵质布带,若弄断了打个结接着用,往往一系就是好几年,尤其是史无前例那些年,大家伙以拥有军用品为时髦,除了军装军帽军鞋,连军用皮带,特别是那条铝合金铸有五角星的皮带扣,也是人们使出浑身解数竞相淘的宝,一旦拥有别无所求,那可是值得在小伙伴中炫耀的'范儿'哦。
记得知青<又来了,唉我们这辈值得在年轻人面前摆谱的就只有这一段光荣历史哈>时节,系的是帆布腰带,带扣倒是金属的,造型也是最简单也最适用的那种,一直用到返城,中途也学乡民出工时,就拿稻草绳也当裤带用过,也许是环境使然,去来自如没感觉丢什么丑,不过注意到乡亲们不论男女老少,腰上统统系的是布带一条,因为他们穿的裤子,正是那种宽敞腰身,穿的时候将裤子一提左右那么一叠,柔软的绵布带紧紧一系就ok,真正的皮带,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希罕物哈。
说及腰带,不得不好奇地回看一下本朝古人们,其腰上究竟系的是神马东西呢?
据说虽然材质各异,造型多样,看上去挺复杂,有皮的布的丝绸的,甚至还有玉质的,估计皇帝老儿腰上系的辣一定是金镶玉的啰…,甚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腰带文化,其实际用途与现代人一样,不就是为系住裤子以防脱落而已嘛。
总的来看,古人用的可分成两类,一类以皮革为之,古称“鞶革”,或称“鞶带”。一类以丝帛制成,古称“大带”,或称“丝绦”,也有将这两种腰带统称为大带的,在秦汉以前,革带主要用于男子,妇女一般多系丝带。
《说文·革部》:“男子带鞶,妇人带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过,男子除了用皮带外,也可系扎各种丝带。如《诗经·曹风·鳲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郑玄注云:“其带伊丝,谓大带也。大带用素丝,有杂色饰焉。
君不见,到了现当代,一根小小的裤腰带也与时俱进,尤其是皮带扣,前者均以皮质为贵,帆布或化纤布次之,后者造型的花样就多了去了,甚至到了喧宾夺主的程度,超市或店家摆卖的各种各样的皮带,那皮带扣几乎没有重样的,真叫一个百花齐放呀,我前后也用了好几条所谓皮带,也许是便宜无好货,新的时候又黑又亮美观极了,人家制造得确实蛮养眼,当你长则几年,短则年余,其号称的真皮就露了馅儿,有的还稍讲点良心,在主要部分是人造革中,夾有一层薄如蝉翼的真牛皮,大多数全是假皮,有的生产商甚至用布用纸板冒充,不过人家配的皮带扣倒是镀铬的镀金的真家伙,遇到这样的皮带能用几天,若走在大街上不嘣断裤落,让你当埸丢丑,就算TM万幸啦。
总而言之这小小的一根腰带,看似普通,若细述的话,实则並不简单哈,与你我的日常生活还真是息息相关呢,也有许多故事可说,也凸显诸多相关文化之内涵…。
囿于篇幅,不可能放手说开去,只能这样蜻蜓点水般,浅聊辄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