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想起在乡下收稻草的生活

#夏日生活打卡季#

造纸机

我刚参加工作时,是在江西省吉安市的吉安造纸厂当自动化仪表维修工。虽然是改革开放之初,厂房设备是伟人时代留下的,但自动化水平非常高,机器设备一起动几个月不用维修,而机器几乎不用人操纵,造纸工三班倒进行值守,也就是防止断纸等。因此在暑期就从车间抽调工人支援厂原料科,去乡下收造纸的原料稻草。

稻草

有一年抽到了我,分在长塘组,负责到吉安新余公路上当时的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具的乡镇收稻草。当时交通很差,别说吉安到新余的公路了,就是吉安到南昌的一〇五国道也是沙子路,二百公里的路程要跑六个小时。我收稻草的这个范围,在今天自驾不到一个多小时就跑了个来回,但在当时,只能找乡镇的招待所住,每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

因为是暑期,天气如今天一样热,我们只能像农民一样,早早起来,坐雇的私家拖拉机到村子里去,乘凉快收稻草,一般要装满两台拖拉机,多时要三台,每台大约七千多斤,午饭到村里卖稻草最多的那家吃。然后返回招待所,一个下午躲在房里不出来,晚饭后到附近小河泡个澡降了温,然后才会到镇上小街逛逛,日复一日,生活十分枯燥。好在厂原料科给了组里一些机动经费,大家几乎是天天晚上喝的醉醺醺的。

不过我们组有个喜欢折腾,晚上经常,跑到水塘田野捉青蛙和甲鱼,从不空手而归,第二天就叫拖拉机带回家里去。

1985年以前,没有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分,只有城乡差别,城里只有国营单位和“大集体”单位之分,户口是吃“商品粮”的,又在国营单位工作,那怕是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也和今日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地位相同。所以组内未婚男性,往往会有村里漂亮的姑娘追求,但当时城乡差距太大,各组男孩子保持和农村姑娘的距离,一句玩笑都不最开,但也有个别的惹了人家姑娘,结果人家跟到了厂里。那时的风气是很严肃的,厂里只好要求厂惹了事的娶那农村姑娘。

也正是下乡收稻草生活枯燥,尽管下乡有补贴,吃饭不要钱,年轻人还是都不爱去,每次支援任务完成,原料科的科长每个人都会挽留一下,争取我们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