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稻草

在南方水稻产区,司空见惯的就是稻草。收割季节,田地里、荒坡上,晒的到处都是。

晒干后临时上堆(一是落实,便于挑回时捆绑,一是防淋雨),堆成个把人高,下为圆柱上呈圆椎的草堆。稍闲时挑回家附近,或进屋或上树收藏,以备家畜过冬。

稻草扎成个数叫缚草,是收割的一道工序,找大约八、九、十来根,最好已被太阳晒蔫巴二软二软的稻草(生草或根数太少易断,多了锁不紧),叫缚头。一般的人,右手持蔸子一端,左手握草梢,扒拉一大把脱粒后的禾杆,于其颈部环绕,草蔸转至左手,草稍则环绕一圈至缚草人眼前,然后右手大拇子向下按住草梢直入缚头内,其余四指顺势抓住草鬼头,双手同时相向用力锁紧,一个草便大功告成了。

然后就是晒草,将缚好的草下节稍微散开(便于通风,易于干燥),一个一个地立在没水的地方,象一个个喇叭筒,远远望去,又有点象国际象棋的棋子。

说到稻草上树,就是找一株树干粗大,通梢,开枝高的树,以树干为轴心,绕轴心四周团草。那可是个技术活,不是随便是个人就干得来干得好的。那种从平地开始往上码堆的倒还容易点(地上需垫一层砖石防水防潮),另一种为防止平时牛过路乱扯的,离地四五尺高起始,完工后,形似立式纺锤的,大多数人根本晓不得怎么起发。

再说上草人要力气大,会使暗劲,会填央心,如此草才能扎得紧实,这样一是上的草量多,二是不致崩塌。最后,封顶要求也高,要保证年久月深不漏水才算合格。

有些又高又大的树,一棵树可以吸纳上十亩田的稻草。需要时,有的就是放草,从顶上开始一直往下放,扎捆挑回家。也有的每天去抽扯合适的量,周围团转扯,时间一长,下面扯空了,上头的就会往下坠坐,直到抽扯完为止。

在千禧年以前,大多数人家都养有耕牛,都是人工收割。焚烧秸秆在南方就是个伪命题,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谁舍得?除非某一丘田因稻瘟病而绝收,为防止稻瘟病扩散而忍痛点火付之一炬。

稻草在农村就是一个宝,它最大的用途是垫猪栏牛栏以及牛过冬时食用裹腹。经过长时间的猪牛粪便浸泡沤制,再拖出成堆发酵腐烂还田,是迄今无可替代,现在难觅踪影的上好佳大宗有机肥一一农家肥。

没过雨的稻草雪白干净,用挂耙去掉粱叶,均匀地铺在床板上,是最经济实惠,最环保健康,最贴近自然的床垫,柔软透气保暖。也有搓三根细小的草索将其扎成棕垫一样的草铺。我们小时读寄宿时,妈妈常帮我们扎制。

再就是一小把一小把地先将柔软的梢与梢打结,一般还需要再接一节,湖南零陵地方叫它草缚子,用于捆禾捆草捆柴火。

稻草也是就地取材搓制草索子(也叫草绳)的好材料。一般的可用于牵牛,绑东西,做秋千……需要多长搓多长。以前零陵城北的农村有一门来钱的副业,就是搓草索专供零陵地区耐火材料厂捆扎耐火砖。

见过一种手腕粗的草绳,一是以前修筑塘坝时,用于拖动压实泥土的石滚子,情如拉纤。一是老人过世出殡时,用于捆绑寿床与寿枋的金堂索子,其中掺有竹篾,都是现用现制,为一次性用品,抬到坟山里便弃之。不过,现在改用比大拇指还粗,可长久存放,反复使用的尼龙索子了。

另有一种老人过世出殡时孝子捆在腰间的草索(零陵乡下风俗),有两点讲究,一是反手搓,正常的草索子是两股稻草按顺时针方向缠绕,但这孝子专用索则是按反时针方向的。二是不能接,就是几根稻草从蔸蔸搓至尾巴就算完成。

盖厂棚,以前的茅厕,牛栏,鸡屋,灰厂,遮阳棚等都用稻草覆盖以挡风避雨遮阳。因稻草容易腐烂,加之老鼠爱打窝,故需一年一换,挺麻烦的。后来随着杉树皮壳,油毛毡及石棉瓦甚至树脂瓦等的兴起和推广,稻草的这一功能逐渐式微。

编织成团蒲作坐垫,盖酒海。

扎成批巴扫东西。多与风车和磨盘如影随形。

包粽子时,将稻草烧成灰,过水,灰水拌糯米,效同碱沙,清香益甚。

做摇窝(一种是老人冬天用的,形如座桶,一种是扎箩筐里供几个月大的小孩子用),孵窝(母鸡孵小鸡),絮酒窝(冷天酿酒能升温保暖)。

冬天霉豆腐时,铺一层干净稻草,放一层豆腐。插秧时节用稻草捆扎稻秧。这两样都要将草尾巴砍掉。

做柴烧,喂灶王爷,大集体生产队时,许多人家里偷偷地烧草做饭煮菜。生产队会不定时的突击检查,一旦被抓现行,就要被罚钱或扣家里劳力的工分。

烧草也是有技巧的,讲究的是少量勤喂,最好还要打一个宽松的结。大把大把的投送,会导致烟出火不出甚至熄火。

堆在外面露天地里任凭日晒雨淋几年的陈年老稻草,跟用了多年的把子浸满汗水的老蒲扇一样,是治疗“脱影”的绝好药材。

在水泥没出现或稀有的时候,房子建好后,用稻草做纸筋,掺和石灰,用于粉刷墙壁。但最好的纸筋料要数杀牛后,牛肚子里的胃容物。

播种蔬菜时,种子上撒火灰,灰上面盖薄薄的一层稻草,这样既保湿又保温,还便于浇水和扯菜秧子。

扎稻草人,减轻鸟害,减少损失。

平凡的稻草,其用途真是太多了。

(图片引用自@作家姜国平​作品,摄影:肖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