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育成“重灾区”,压倒你的除了稻草,也可能是家长群

现在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孩子初中二年级才开学一个星期,每天上学孩子倒是挺开心的,我们大人都已经害怕了!因为每天都是家长在紧盯老师发来的信息,学生减负,家长辛苦!

----一位学生家长的自白

前不久,京誉君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感触颇深!

视频中是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崩溃大哭,原因是因为孩子老师给这位爸爸打电话打不通,发消息也不回。在家长会上,老师善意提醒了一下。


也许是想到了平日里生活、工作的心酸,这位爸爸瞬间崩溃大哭:“天天加班到凌晨,不是我不想接电话,而是开会没时间接。”看着这位爸爸抱头痛哭的样子,很多家长也都湿了眼眶。

这位父亲的崩溃其实只是当今众多家庭中的缩影,很多家长每天忙着上班,早上连跟孩子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回到家之后,已经是深夜,孩子早早进入了梦乡。

而家长也正是在此时才有时间开始处理与孩子相关的事宜。而部分学校的老师,除了给孩子们留作业外,也给家长留了许多“作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也成为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长与老师是“战友”也是“战”友

曾几何时,老师与家长还是同一战壕......

老师与家长分工明确,各尽其职。而如今,随着互联网、智能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变得频繁。这本该是好事,但家长群的存在打破了宁静。

不论你是事业风光的企业老板,还是光鲜亮丽的商务精英,进了家长群之后,名字统统都是“xx妈妈”、“xx爸爸”,必须时刻关注群里的各种动态,只要老师布置了任务,光是了解还不够,还要立马回复“收到!”

就连明星马伊琍也手握几十个家长群:不带老师的家长群、带老师的家长群、阅读群、校车群......前一段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简直就是当代学生家长的真实写照。

更有甚者,部分家长群已经开启了“众星捧月”模式。有全家问候早安型、写诗赞美型和晚安问候型......

大多数家长其实都抱有一种心理:“别人都发了,我要是不发,是不是拖了孩子的后腿?”很多家长在群里表现的很积极,其实还是想让老师多留意自己的孩子,如果因为自己在群里积极的表现,能够让老师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包容,那家长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一些老师也很无奈,面对众多家长的“问候”,既不能斥责,也不能全盘接受,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学习成长。长此以往,这样的风气在家长群中逐渐传开,也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家长群里的表扬与批评仿佛说的是家长自己

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这样说:“老师隔一段时间就要在群里贴出小考比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还要点名哪些同学考的不好,作为家长能不提心吊胆吗?”另一位初中一年级男孩的家长:“其实家长群对我来说,压力很大。

老师每天发谁的作业完成的好,直接公布学号。要是没看到自己的娃,就特别失落,影响一天的心情。”尤其是在群里发布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点名批评,表扬的时候,仿佛老师说的不是孩子了,而是自己。

为了不被老师点名“批评”,众多家长也开启了辅导模式,网上很多教育大V也在感叹:现在的父母工作压力+家庭教育,足以把一个成年人压垮,连明星小岳岳也直呼受不了了!

其实说到底,父母的种种行为无非是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过于焦虑。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作为家长,或多或少都会失去自己,于是他们把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孩子身上,为他们的未来无限焦虑。殊不知,这种焦虑会在潜移默化中传导给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生。

打开与老师的正确相处方式

那究竟如何与老师和平相处,如何在微信群中做一个合格家长?京誉君有以下建议:

1、明确家长群性质,找到自己在家长群的位置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们需要时刻铭记,家长群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而建立的,里面的主要内容是为了传达因为家长不在学校而需要了解的信息,家长的行为如果不是违反公序良俗将不会影响到学生,即便个别家长的行为比较出格,也只是家长的行为与孩子无关。

2、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部分家长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可能不能及时看到家长群里的信息,如果情况比较特殊可以与老师私下或者在群里提前沟通,说明情况,这样也让老师清楚家长的情况,如有急事也可做出相应的安排。

3、意见不同,可选择保留

如果与家长群里的部分家长意见不合,可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大家不同意,可选择保留意见。目前大多数公立院校的老师都比较负责,能够做到通情达理,老师们还是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

老师与学生家长的配合是把双刃利剑,一起斩断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家长群的问题只不过是现阶段老师与家长之间问题的缩影,问题背后所反映出的一方面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过度焦虑,另一方面反映的是,部分老师对于家庭教育的过度理解。

但究其根本双方都是以孩子的教育为出发点,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变得更优秀。

找好老师,来京誉!我是京誉君,见证初高中孩子成长路上的点滴!

针对目前家长群的乱象,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