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军打仗的粮草到底是什么
在宋朝之前没有棉被的情况下,古人如何度过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呢?

其一,草类材料是重要的御寒资源。在北方有麦类秸秆,南方则有稻草。这些草类易得且分布广泛。秋天收成后,人们将稻草晾晒,铺在木板床上,松软温暖。睡一段时间后,若稻草被压实,可趁天晴拿出来晒,晚上又能恢复保暖效果。不仅可以在床铺下铺厚草,还能用稻草或麦秆编织成草被来盖。如此过冬,基本无忧。

其二,茅草房保暖效果好。现代昂贵的帐篷在御寒方面可能不如茅草盖的掩体。比如冬天给未干的水泥地或树木根部铺上稻草,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

其三,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的“草”不仅可喂马,更是服务于人。古代士兵没有被子,晚上常抱草睡觉。不管南北战场、冬夏冷暖,士兵们都离不开草。夏天铺草可隔绝潮气,冬天则用来保暖。古代的粮草实际指吃和住两大战略物资。

早年间唱戏的剧团到各村串演,常在当地祠堂破屋地上铺一层稻草,几十人挤在一起打地铺。可见,古代人的生活与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的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