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抱抱]标题:二人转的“低俗文化”与东北形象的争议

昨天我发了一篇微头条,提到以本山传媒为首的二人转演员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结果引发了热烈讨论。东北的朋友们纷纷支持我的观点,甚至表示对赵本山及其团队的厌恶。大家认为,这些表演不仅低俗,还严重损害了东北人的形象。去年哈尔滨的演出火得一塌糊涂,然而,背后隐藏的却是文化的窘境和价值的迷失。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竟然在低水平的表演中被肆意消费,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想想身边的例子,咱们常听到的东北话,带着几分豪爽,几分幽默,但如今的二人转却像是把这份魅力给扭曲了。那些舞台上的“笑料”,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甚至有些人觉得这根本不算艺术。你看看,去年哈尔滨的某场演出,观众人数高达五千,票价却便宜得让人咋舌,结果上台的演员竟然用“低级笑话”来博取笑声。真是让人心疼,东北的文化就这样被消费成了“低级趣味”的代名词。难道我们就甘心看到自家的文化被这样糟蹋吗?

在网络上看到不少评论,大家都说“赵本山的二人转不代表东北”,这句话说得真好。东北人有自己的幽默,有自己的故事,二人转却像个“笑话工厂”,把这些都简化成了低级的段子。你想想,二人转的舞台上,演员们为了博取观众的欢笑,时常不惜使用一些低俗的梗,甚至带着明显的性暗示。这样的表演,真的能代表我们东北的精神风貌吗?我看未必。

我们东北人,骨子里是豪爽的,爱开玩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这种低俗的文化输出。去年,在哈尔滨的某个小吃摊,老板娘一边做饺子一边给我们讲东北的民间故事,那种幽默和智慧才是我们想要传承的。可如今的二人转却像是把这些都抛弃了,剩下的只是无趣的表演和低级的笑料。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吗?

再说说那些支持二人转的朋友,他们常常说“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我想问问,传统就不能有更新和提升吗?难道传统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表演上吗?我们可以尊重传统,但绝不能让低俗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你看看,其他地方的文化,像京剧、豫剧,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壮大的,而我们的二人转却似乎只会在低级的笑话中打转。这样的文化,真的值得我们去支持吗?

说到底,二人转的现状折射出的,正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迷失。文化不应该是低俗的代名词,它应该是传递智慧和情感的载体。我们要问自己,东北的文化到底应该是什么?是那些低级的笑话,还是那些有深度、有内涵的故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让人感动、让人思考的文化,而不是在舞台上随便抖几下就能博得笑声的低级表演。

各位家人,以上只是个人浅薄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希望你们的评论和点赞哦,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