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 逍遥诀(下)

道家内丹典籍《太乙金华宗旨》——第八章 逍遥诀

“圣学以“知止'始,以“止至善'终。始乎无极,归乎无极。佛以“无住而生心',为一大藏教旨。吾道以“致虚'二字,完性命全功。”

译注:儒教圣人教育人们,是以“知止”始,终于“止至善”。知止不殆,要知道“止”,这是在进取当中,不盲目冒进,并且要知道“止于至善”处。由无极始,再回无极之意。佛说:“无住而生心”(注八),才是佛教的教旨。有住,是有邪欲之念而住,这种“有住”生的心,是恶心,只有“无住而生的心”,才是正念。我们道教是以“致虚”二字,完成性命双修。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观其复,就是返本还原,完成性命双修,返回无极的情况。

“总之三教不过一句,为出死入生之神丹。”

译注:道、儒、释三教,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要炼成出死入生的“神丹”。

“神丹为何?曰一切处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此一部全功,不过“心空”二字,足以了之。今一言指破,省却数十年参访矣。”

译注:神丹究竟是什么?概括一句来回答,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无心而已。吾道最秘者“沐浴”,如书中所说的一部全功,用“心空”二字,足以说尽了。现在我一语道破,就省却你们数十年时间到处访师问友了。

“子辈不明一节中具三节,我以佛家“空、假、中”三观为喻。

译注:我前面已经说过一段文章中包括三节含意,你们似乎不太了解其中意义,现在就开始说明“天台宗”的“空、假、中”的三种看法。

“三观先空,看一切物皆空。次假,虽知其空,然不毁万物,仍于空中建立一切事。既不毁万物,而又不著万物,此为中观。当其修空观时,亦知万物不可毁,而又不著。此兼三观也。”

译注天台宗所谓的“三观”,先由“空观”开始。就是把一切物质皆看为“空”。其次的看法就是“假观”,把一切物质虽看作是空的,但不毁坏它,并且还在空中建立一切事物。然而,像这样既不毁坏万物,而又不着万物,这就叫“中观”(是空观和假观的统一)。当修空观时,同时也知道万物不可毁,而又不着万物,这就是“三观”兼而有之了。

“然毕竟以看得空为得力,故修"空观”。则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修“假观',是用上得力居多,则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中道时亦作空想,然不名为空而名为中矣。亦作假观,然不名为假而名为中矣。至于中则不必言矣。”

译注:然归根结底能体会到空为最好。所以修“空观”时,不言而喻空就是空的,就“假观”所得到的东西,其实也是空的,就“中观”所得到的东西,其实也是空的。其次修“假观”时,能体会到上述的空很有必要,此时,不言而喻假就是假的,就空观所得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假的,就中观所得到的东西,其实也是假的。与此同样,在修“中观”时,仍然一切都是空的,但不把它叫作空而叫作中。还有修“假观”时,也不把它叫作假,而叫作中,至于中就更不必说了。

“吾虽有时单言离,有时兼说坎,究竟不曾移动一句。开口提云:“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者用也,用即斡旋造化,非言造化止此也。六根七窍,悉是光明藏,岂取二目,而他概不问乎。用坎阳,仍用离光照摄,即此便明。”

译注:我有时单说“离”,但有的时候,又说“离”又说“坎”,然归根结底,我所说的是一个意思。在本章第三节开头便说:“枢机全在二目”,所谓枢机就是用,用就关系到斡旋宇宙造化及其运行,但不是说斡旋宇宙造化及运行,仅限定为两眼。身上六个感觉器官及七个窍穴都蕴藏光明,不是只提两眼,而其它就没有论的价值了。说到用坎阳之光,仍需要用离光照摄,从上述例子看,就明白我说的趣旨了。

“朱子云阳师讳元育,尝云:“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与吾言暗合。特表其主辅轻重耳。”

译注:朱子云阳道人元育祖师,曾说过这样的话:“盲人不好修道,聋者无妨碍”。这句话,与吾言是一致的。同时,这句话还有一个意思,就是特表明主辅轻重的关系。

“日月原是一物,其日中之暗处,是真月之精。月窟不在月而在日,所谓月之窟也。不然自言月足矣。月中之白处,是真日之光,日光反在月中,所谓天之根也。不然自言天足矣。”

译注:日月(阴与阳)原本是一物。太阳中的暗处(阳中阴),是真正月之精(纯阴)。因而,月之窟不在月,而实质是在日中,这就是“月窟”的情况。不然的话,只说月就行了,何必说“月窟”呢。还有月中最白处,是真正太阳之光。太阳的光,相反的出现在月中,这就叫作“天根”。不然的话,只说天就行了,何必说“天根”呢。

“一日一月,分开止是半个,合来方成一个全体。如一夫一妇,独居不成室家。有夫有妇,方算得一家完全。”

译注:太阳和月亮,如果把它们分开,只能成为半个了。把两个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这好像夫妻的关系一样,夫妻分开另住就不成为一家,夫妻在一起居住,方成为一个圆满的家庭。

“然而物难喻道,夫妇分开,不失为两人,日月分开,不成全体矣。”

译注:用物作比喻,很难说明“道”。夫妻即使分开,还是两个不同的人。然而,如果把日月(阴与阳)分开,就不能构成一个整体了。

“知此则耳目犹是也。吾谓瞎子已无耳,聋子已无目。如此看来,说甚一物,说甚两目,说甚六根,六根一根也。说甚 七窍,七窍一窍也。”

译注:能知上述的关系,耳目也是同样的情况。我说:盲人无耳,聋者无目。如此想的时候,所谓一物到底是什么?所谓两眼到底是什么?所谓六个感觉器官到底是什么?从整体的观点来看,六个感觉器官只是一个感觉器官。所谓七窍到底是什么?其实七窍只是一窍而已!

“吾言只透露其相通处,所以不见有两。子辈专执其隔处,所以随处换却眼睛。”

译注:我所讲的是专讲本质的东西,因此,我没有看见分成两个。你们只执著地拘泥于分开的东西,所以无论到何处,却看不见本质的、重要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