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周身遍布,似同天体星星一样,有序地排布在人体——小宇宙之中。人体中的运行,均通过这些小小的驿站来输送。穴位主宰着人的体质与,以及耳聪目明和才智,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命运……是宇宙形体对应人体的缩影。

太阳赋予地球上所有生命以能量,围绕它运行的天体系统——太阳系,从宏观上调节着我们的生存方式:不但区隔出昼夜与四季,将岁月划分为时、分、秒,更编织出我们的生活图景。

据中国最早的医典《》,上有365个穴位,与太阳年(回归年)的天数相对应。《黄帝内经》堪称最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中医基本上是“道家医学”,“医道”与“养生之道”都是道家之“道”,故而该书也是阐述道家理论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典籍。

“这就如同渡海的船只,顺风顺水总是比逆流而动来得轻松。”

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也同样基于与宇宙、与自然的调谐。古人根据日月的运动和季节变化创制了一套历法,称为黄历,其中包括24个太阳周期,每个周期被称作一个“节气”,为期约15天。

我们人体有24根肋骨、24节脊椎骨,与24个节气相应,如同一种神秘代码。据《黄帝内经》,人体是宏观宇宙的缩影。宏观宇宙的阴阳五行原理和风、湿、热、冷等环境因素,同样适用于人体的微观世界。

公历年结束、新一年开始之际被称作冬至,这一天的日照为一年中最短,这一天之后,日照会越变越强,同样,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开始回升。

二十四节气与星座对应图。(Shutterstock)

中医理论认为,我们体内的经络(能量通道)对应着,驱动着所有的人体功能,也连结著所有的脏腑。我们经常会看到星辰,却看不到它们如何运行。同样,在中医的提示下,我们或许能找到并直接感知穴位的存在,却看不到它们在身体中是如何运作的。

《黄帝内经》两部分之一的《灵枢经》,解释了疾病如何侵入人体,以及如何治病和防病。其中指出,当经络通畅时,人就会被视作身心健康。反之,当能量受阻、脉淤塞不通,人就会有病,或机能衰弱。

佛教用生、老、病、死来概括世间的轮回——生命的周期。中医则认为,人体每年都会经历一个循环,365个穴位对应着宇宙的运行。如果我们能够学到这种古老的智慧,顺应天道而不是悖离他,就可以事半功倍地改善我们的。

“在人体内,我们有24条肋骨和24个脊椎骨,如同一种神秘代码。”

此外,据《》,时间的节点也影响人的禀性和才赋。西方的占星学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在同一时间段出生的人被认为具有共同的特质,即便他们生于不同家庭、不同方位,基因和体格大相径庭。人体从在母体中孕育到降生到世间,日月星辰也在不断运行着。

宇宙天体的运行也会对应到人体的穴位吗?

中医界的一些人士是这样看的。出生在同一时段的人们,终其一生都会获取某些星辰的能量,相关的和经络——内在能量也可能呈现出相似的运作模式,表现为善于运动、艺术或逻辑推理,具有善良、坚忍等品质,以及不同脏腑的功能强弱等等。

据知,殷商时期已经有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及干支纪日法;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于西汉时期被正式订入历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