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高密度的发展,饲料投喂量与之加大,尤其在饵料利用率低的情况下,大量残饵排泄物长期积累在养殖水体和底泥,导致养殖环境不断恶化、亚硝酸盐含量不断爆表,导致养殖动物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对养殖动物造成很大的影响,轻者影响养殖动物生长,重则导致养殖动物中毒死亡,使得养殖效益不断减产。因此必须重视亚硝酸盐问题!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亚硝酸盐的前世今生,帮助大家更好的预防与处理氩盐问题。
一、 亚硝酸盐的来路转化
(一)亚硝酸盐的来源
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养殖密度的不断加大,饲料的投喂输入成为养殖水体含氮物质最重要的来源,养殖对象排泄的未利用的氮和残饵粪便中蛋白质的分解,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的积累日益增多。
第二部分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含氮量较高的化肥肥水;第三养殖水体中后期藻类的大量死亡,使得池塘产生大量含氮有机物;
第四池塘溶氧过低,氧气供应不足,硝化过程受阻等原因造成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
(二)亚硝酸盐的转化原理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亚硝酸盐是氨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共同作用下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氮在硝化菌(好氧自养型微生物,溶氧≧2mgL)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一步是在亚硝酸菌作用下将氨氮转化成亚硝酸盐的反应;一步是在硝酸菌作用下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
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
二、 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诱发爆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拿对虾举例:应控制在0.05毫克/升以下。氩盐过高会导致以下三大问题。
(1)缺氧中毒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时,对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鳃部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反应迟钝,严重时发生死亡,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与一氧化碳中毒相类似,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
(2)慢性中毒,生长受阻
氨氮、亚硝酸盐对河蟹、小龙虾的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蟹苗活动量大,爬边、上坡、上草、夹草多;蜕壳延迟,零散不集中,蜕壳不遂易死亡;严重时残肢掉爪多,爬草、上岸不下水,最终死亡。
三、 亚硝酸盐的预防处理
亚硝酸盐是水产动物的致病根源,当水体中亚硝酸盐过高时,往往用药物都很难控制病情的蔓延。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要在水体中完全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只是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浓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1)加换新水,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的途径,如果有合适的外源水条件及时换水、
(2)使用微生物制剂,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而硝酸盐是一种优良的肥源,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时,说明氮肥比较充足,肥水降解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促进藻类生长消耗氮源,来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菌,它们可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在水体缺氧条件下,水里的硝酸根离子转化为亚硝酸根离子。一般来讲,反硝化反应是指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当水中溶氧丰富时,亚硝酸盐会转化为硝酸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池塘中的溶氧不足,容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可能会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使亚硝酸盐含量在短期内上升。所以增加水体溶氧,保证硝化、反硝化的正常进行。可作为防止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一种日常管理措施。
(4)加强投饲管理,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比,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芽孢杆菌或乳酸菌,维持虾蟹肠道菌群平衡,通过改善虾蟹对饲料的利用率而间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5)如果发生急性中毒事件,亚硝酸盐较高时先用化学降亚硝酸盐产品急救,之后用微生态制剂维护池塘的生态平衡,为养殖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升养殖效益。
亚硝酸盐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也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平时一定多注意调水和预防,可将亚硝酸盐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养殖效益的增产!
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