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锦州话:鐾刀、鐾爪
方言中有许多古音和古词汇的残留,对此,我们称之为语言的活化石。我们抢救和留存、传承方言的重要的意义正在于此。如果我们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活化石”就会在我们的语言中消失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只小猫在路边的树干上鐾爪(bèi zhǎo),这才让我重新想起了“鐾”这个字,想起了鐾刀、鐾爪这两个小时候常用的词汇。

猫鐾爪(作者摄)
有时候,家里的菜刀不快了,又来不及认真的去磨,这时候,往往需要在水缸沿儿上简单磨几下,或找一块石头或砖头蹭几下。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鐾刀”。“刀不快了,帮我把刀鐾两下!”而对于认真的磨刀,则不叫鐾刀,而称磨刀。

磨刀人(免费图库)
过去的剃头匠,都带着一种专用的宽皮条或宽布条,如果剃头刀不快了,就会在皮带上简单鐾几下。

剃头(免费图库)
还有小猫鐾爪,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有鐾爪的天性,它会时常在家具上挠,很有破坏性,所以,现在养猫的人要专门给它预备鐾爪的物件。听老人说,猫鐾爪与耗子磨牙是一个道理。耗子也有咬硬物的天性,比如它嗑木头,不是为了吃,而是防止牙长得太长。至于这种解释是不是科学,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它们确实有这种天性。

老鼠嗑物(免费图库)
鐾字的组词,我只听到过鐾刀和鐾爪。爪字的发音,在锦州话口语中,如果加“子”字为后缀称爪子(zhuǎ zhi),不然则读为zhǎo。
我找了一下工具书,“鐾”这个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收录,但这并不否定它是一个古汉语词,因为现代汉语词汇绝大多数都是古代汉语词的传承。《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音也为bèi,释义为:“把刀在布、皮、石头等上面反复摩擦,使锋利:~刀|~刀布。”
《康熙字典》也收了“鐾”字,但注音为b ì。释义为:“使刀锋利也。”

《康熙字典》(作者摄)
《现代汉语词典》与《康熙字典》的注音不同,大概是文白读音的不同,如臂亦有b ì和bèi两个读音。
两部工具书都没有言及猫鐾爪的事,看来鐾刀是原义,而鐾爪则是借用的。
(作者为非遗项目《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