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钤子——耳环的旧称
小时候,姥姥曾教过我一个谜语:
东葫芦片儿,
西葫芦片儿,
两个小姐打悠韆(秋千)。

荡秋千(网络图片)
谜底是钤〔qián〕子。钤子,也叫耳钤子,就是现在人们所称的

耳环(网络图片)
耳环。在我小的时候,没人叫耳环,也不说耳坠儿,大家都说钤子,如同指环都叫镏子,手环都叫镯子。
钤子这个词很有来头。想到此,依中华新韵八寒,偶成绝句:
聪明灿烂挂钩钤,
俗语今言称耳环。
元宝垂星流彩凤,
萌娃只作荡秋千。
我在诗中所言的“钩钤”,《广韵》言为星名。《汉书·天文志》说:“其后荧惑守房之钩钤。钩钤,天子之御也。”注:“房为天驷,其阴右骖,旁有小星曰钩钤,故曰天子之御也。”《晋书·天文志上》说:“又(房)北二小星曰钩钤。”《汉语大词典》有“穿耳”词条,举例《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穿耳,即为了戴耳环而在耳垂上穿孔。这就是说,旧时用钩钤这两颗星

耳环(网络图片)
来比喻耳环。钤,兼有钩、锁之义,故不称“钩钤”,略去了“钩”,而单单称“钤”。
《广韵》说,钤字为巨淹切,那么它的中古音应为jian。这就是东北话“毽”字的方音为qiàn的道

踢毽子(网络图片)
理,还有那个“欠儿巴噔”“手欠”“嘴欠”的“欠”,本义应当是“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