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自述:我用了十年,才能和你们一起在咸阳城里吃肉夹馍

原创:齐北布衣先生


一、兰陵学院

很多年以后的一个夏日午后,路过兰陵地界时,李斯在始皇帝车队中,掀开锦缎帘子,望了一眼远处的县城,想起在这里求学的岁月。


在楚国知名学府兰陵学院,学了五年,李斯的认知有了彻底的颠覆:对于人性把握,前程规划,时间安排,精力管理,知识框架搭建,方方面面的积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而这一切,来源于老师荀卿先生的教诲,还有和各位同学之间的交流,荀卿的是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兼容并包,有教无类,开门接纳天下各国的学生,开放式办学,沙龙式教学。门徒来自天下各国,有王室贵胄,也有布衣之士,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同学们在一起,总能碰撞出点火花。


二、公子韩非


有些同学本身就身负绝学,来兰陵城就是搞搞学术交流,其中代表人物就是韩非。韩非是韩国皇室公子,饱读王室内私藏典籍,从小在王宫长大,耳濡墨染第一手国际政治信息,对于高层政治,一直就是亲密的接触。


和韩非的交流,李斯知道了什么叫天才,什么是贵族视角,什么是政局中人。

韩非对于各国历代君主政治得失,各国名臣施政方略,都有极为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李斯一度觉得,韩非的学问,几乎窥探到了“道”的门槛。

韩非是韩王室公子,身份决定他不会去他国出仕,只能搞搞学术研究;李斯是彻底的实用主义者,学这肚子本事,不是为开宗立派,而是博取名利。


拿今天话说就是:李斯自我定位明晰,不考研读博,直接去咸阳找工作。 


三、下一站:咸阳


荀卿希望他能留校任教,李斯给老师讲了两只老鼠的故事,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势,重申了要做一番事业的志向,毫不掩饰的表露出对富贵荣华的强烈向往。


他来自偏远县城,没资格淡泊名利,老鼠试验之后,他就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自己的贫困的经济收入,最大的耻辱就是自己卑贱的社会地位。

只有咸阳城,上升通道没被锁死,所以他去秦国。


韩非热心肠的推荐了份稳定优裕的韩国工作,被李斯婉拒,理由很简单:韩国没出过商鞅张仪。


对于荀卿和韩非的好意,李斯十动然拒,很淡定的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

临走之前,韩非私人赞助了一笔路费,荀卿给他写了封推荐信,一本校友通讯录。


李斯回家看了看老婆孩子,住了半月,辞别妻儿,向咸阳出发。

临行前,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听妈妈话,过段时间,接他们去国际大都市咸阳。


剩下的路,就靠李斯同学自己走了。


到咸阳后,李斯将为自己仕途打拼奋斗,一路超越众多高官贤达,以楚国布衣之身,位极人臣。


是不是很像网络爽文的情节?


司马迁也是这么写的:


李斯到秦国时,秦庄襄王,也就是子楚,已经死了,嬴政继位,做了吕不韦的门客,受到吕不韦赏识,被让推荐为郎官,有机会和嬴政谈笑风生,凭有一张利嘴说动年轻的秦王,获取了长史的职位,大概相当于秦王的秘书长兼幕僚长,官职不高,地位不低,前途无量。

实际上,原文比这还短。


四、门客李斯


史册上的寥寥数语,写不出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历程。

就像我们的个人履历,展现不出社畜岁月百分之一。


就算你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入职阿里,三五年时间做到P10级别,中间也需要无数个福报,外加审时度势勾心斗角。


李斯学的是帝王之术,是为一把手服务的,但官场是个升级游戏,开局之前得先站队。当时嬴政未成年,仲父吕不韦辅国,权势熏天,是实际上的一把手。


到咸阳以后,李斯肯定要抱这条最粗的大腿,他很多同学就在丞相府里混饭吃,李斯的校友也把他介绍进了文信侯府。


兰陵学院高材生,韩非公子的同学,还能写一笔漂亮的小篆,以及同学们的推荐,很快,李斯进入面试环节,深受吕不韦的赏识,觉得李斯非常有才。


当时吕不韦正在组织门客著书,想让李斯去做个编辑,虽然不太理想,李斯还是答应了。

数年之后,《吕氏春秋》定稿,李斯来找吕不韦问前途。

吕不韦沉吟许久,安排他去做郎官,归郎中令管辖,郎中令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卿,只要负责殿中议论宾赞,宫廷护卫,类似于秦王的秘书处兼警卫处,位高权重。


五、同做郎官的好大哥。


当时的郎中令是蔡泽,吕不韦的前任,其他八卿的事情吕不韦可以随便掺和,唯郎中令这边他不敢指手画脚。主要是避嫌,他敢染指的话,离颠覆嬴氏政权罪名也不远了。这可是要诛九族的。


郎官执掌门户,出充车骑,人数众多,一般根据军功和爵位从部队选拔,类似于今天的护卫兼仪仗队员,把李斯塞进去,吕不韦摆明是不待见这个精明的家伙了。


《史记》中郎官出身的牛人,还有一个,就是兵仙韩信,他曾是项羽的执戟郎。


李斯觉得吕不韦在侮辱他智商,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官职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有个好处:有机会接触秦王。


教员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李斯没读过红宝书,但教员点评过《二十四史》。


在官场上混,除了靠山,还得有人带,李斯在众多郎官里,认了个好大哥。

他就是王绾,这个人之于李斯,就像萧何之于韩信。


六、心态崩了


和王绾混熟之前,李斯心态崩了,因为他真的看到了嫪毐。


这家伙靠着一条巨根,走太后赵姬的门路,居然混成了气候,一部分趋炎附势之徒投在他门下,逐渐形成一股政治势力。


当年在文信侯府的时候,这厮不过是个傻B,那条巨根,经常被大伙当车轴来转车轮,逗得满堂哄笑。如今仗着太后宠幸,居然人模狗样的参加朝政了。


处于低谷期的李斯,气得差点当场爆掉!


那感觉就像备考旅游局的理塘县学生,刷到丁真成为为旅游形象大使。

毕竟是行遍天下的社会人,一个深呼吸,李斯内心波澜平静下来。


李斯很清醒: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每个人资源不同,赛道不一样,攀比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徒增沮丧。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接受,就只能改变。


李斯更明白:和赵太后走的这么近,就是纯粹作死,嬴政即将成年,亲政之后肯定第一个先收拾嫪毐,毕竟相比吕不韦,嫪毐就是个软柿子。


嫪毐一党若被剪除,就空出不少位子了,没准,他李斯会有机会。

而机会是需要争取的,能安排位子的人,只有宫殿中那位,十六岁的秦王。


七、年轻王者


根据李斯的分析:


嬴政在邯郸的童年,肯定非常苦逼,回归咸阳之后三年,父亲去世,仲父摄政辅国,朝野之间,还流传着他是吕不韦私生子的谣言。


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和太后代言人嫪毐手里,实际上,他就是这座宫殿的囚徒。他沉默寡言,孤独寂寥。森严守卫之下,他内心也没什么安全感。


他研读过不传之秘《商君书》,他在朝会上仔细倾听三公九卿的辩论,那些大权在握的大人物,甚至会觉得他和父亲庄襄王一样,是个从邯郸回来的草包货,亲政之后,也不过是个傀儡。


李斯体验过卑贱和穷困,嬴政在邯郸也没少遭罪,类似的经历,会形成类似的认知:什么都要抓在手里,是自己的东西,一定要夺回来。


不论对方是仲父,还是生母!

因为这东西,是秦国最高权柄。


以上操作,都需要人手,需要嫪毐和吕不韦之外的人手。

这就是李斯的机会。


更难得的是,年轻的王,特别信任和倚重王绾。

面对嬴政时,王绾神态恭敬,诚恐诚惶,有些拘谨,但还是很仗义的夸奖了李斯如何才华横溢,如何精明强干。


终于,嬴政召见了李斯。


根据李斯亲眼观察和王绾的各种观感描述。

李斯对嬴政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面试。

他要抱紧嬴政这条大腿,剩下的只是操作层面的问题。

李斯在兰陵主修国际政治和政务谈判,还选修了荀卿亲讲的人性学。


论阅历论才华论情商,李斯可不是嬴政这么个个身居宫中的弱冠少年能比的。

李斯把话题引向了宏大话题:天下。


九、长史李斯


秦国很多文臣武将,动不动爱提一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口号,那不过是停留在嘴上,就像天地会反清复明似的,不过是个口号,主要还是为了钱和女人。


历代秦王也不会太认真,大家出关,砍人抢地盘抢娘们挣爵位才是正经事。


到嬴政这里,地盘抢的也差不多了,钱财也堆的不少了,最强悍的赵国也开始割地求和了,还有什么功业能让年轻的王者眼前一亮呢?


那就是一统天下。


秦军锐士,先灭赵国,再毁邯郸,


与王有仇者,尽数手刃之,


血流漂杵,快意索仇,


破六国之兵,纳六国之印。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横扫九州,一统天下。四海归一,大秦独尊。


东到大海,西达昆仑,南吞琼荒,北并辽东,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天下再无刀兵之祸,百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废,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大同之世,不致于尧舜而致于王也。


大秦帝国,肇始于王,代代相传,千秋万载,固若金汤。


年轻的王者内心澎湃。毕竟他才16岁,他精神上需要引导,需要方向,需要鸡汤,需要仁波切。


李斯这一套词,如同一粒种子,种在少年嬴政的心里,让他体验到类似颅内高潮的感觉。


原来,王者,可以怎么做,王的滋味,可以如此美妙,王的使命,可以如此崇高。


原来,嬴政,可以和之前的王不一样,他是王上之王,万王之王。


胸中升起一股使命感:统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国,做最高最大的王,空前绝后的王。

李斯华丽而又激昂的说辞,如同暗夜的灯塔,为年轻的王,指明了方向。


落到实处,就是分化六国,然后各个击破。

对六国上层,具体操作如下:收买平庸愚昧之徒,刺杀忠贞贤能之才。


用鹅城黄老爷的话说就是: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三天之后,两筒竹简出现在案前,嬴政一字一句的仔细读完。王绾不动如松,眼角的余光看到年轻的王眉宇间露出喜色。


十天以后,李斯的人事关系从郎中令,转入了三公之一的国尉系统,成为国尉下面的属官长史,而诡异的是国尉这个职位空着,长史直接向秦王负责。

具体负责六国情报工作,主抓收买和暗杀业务。


上任之前,李斯请假回了趟老家,把老婆孩子接到进了咸阳城。

用了十年,小镇中年完成了阶层跨越,在一线大都市有好工作。

与此同时,解决了户口住房孩子上学以及后来婚姻问题。


李斯的人生,开始进入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