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俗称蛋蛋,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这么脆弱且重要的器官,咱们的祖先到底哪根筋搭错了才会在漫长的进化路上选择“外挂”呢?
蛋蛋非常脆弱,日常生活中骑车、坐凳子都很不方便,还容易被人“猴子偷桃”。
据说一个男人被踢到蛋蛋后,痛感相当于同时分娩160个孩子或断3200根骨头。
这么脆弱且重要的器官,咱们的祖先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才在漫长的进化路上随意地外挂它呀?
说到这里要先来了解一下精子。
正常情况下,精子生成和存活的适宜温度其实是低于体温1~2℃的,人类阴囊温度大约在35~36℃,比正常体温低1~2℃,符合贮存精子的温度条件。
而如果把睾丸以内脏的形式放进人体内,与肾脏、肝脏、膀胱等放在一起,由于内脏时刻进行代谢活动,产热量大,温度很高,此时精子容易被“烫伤”。
事实上,妈妈怀孕时小男孩的睾丸是缩在身体里面的,直到出生前才下降入事先形成好的阴囊内。
而出生后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正常下降,睾丸滞留在腹腔内,未能下降到阴囊中,这种情况称为“隐睾症”,可引起男性不育。
➤ 作为蛋蛋的贮存器,阴囊又承担了什么任务呢?
阴囊的功能之一就是使睾丸温度略低于体温。
这个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肉膜筋膜皮下组织和提睾肌的收缩与放松来控制睾丸温度的:当环境温度变冷时,睾丸被阴囊拉近下腹部,当环境温度较热时,则远离下腹部,并增加暴露的表面积以加快散热。
阴囊的另一个功能就是避免在上述拉伸运动中,精子尚未成熟至可授精的时候就随意释出。
事实上,针对我们祖先未经后代允许就擅自外挂蛋蛋的问题,严(wu)谨(liao)的科学家们也找到了好几种假说来解释。
假说一:冷却理论
上文说到精子生成和存活的适宜温度都略低于体温1~2℃,精子对温度非常敏感,一旦睾丸温度高于37℃,成功受精的概率就会直线下降。
为了保护精子,不得不利用外挂的形式使贮存精子的器官“冷却”下来。
虽然总有男生吐槽他们的蛋蛋太凉了,但这已经是经过大自然的选择后的**温度了。
假说二:阴道激活
从另一种进化的角度来说,男性生殖器的设计的意义在于适配女性的身体结构。
由于女性生殖道是“内陷”的格局,这就导致了女性生殖道温度跟体温一致。
精子本来贮存在阴凉的精囊中,当环境温度上升到体温的水平,也就是在阴道中,精子的活力会加速,暂时性变得活跃。
更确切地说,精子可以在体温环境下持续活跃50分钟~4小时,这个时间长度主要是为了让精子顺利通过女性的生殖道,成功受精。
因此,换句话说,在啪啪啪的时候,精子所处环境温度升高可以保证它的高流动性和多动,而在贮存和生长的时候最好温度略低于体温。
人类利用这样的睾丸外挂的形式防止精子过早活化,可谓山人自有妙计也。
假说三:求偶炫耀
看动物世界你就知道,很多生物在求偶的时候某些器官都会发生变化,或者说他们的求偶行为本质上就是炫耀某种器官的实力。
比如说孔雀开屏,猴子屁股发红等。
当年我们的祖先还不穿衣服的时候,看的就是尺寸,睾丸外挂可以赤裸裸地从某种程度上展示男性的性能力,说到底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罢了。
假说四:保护理论
这种假说则基于“反其道而行之”的原则,睾丸外挂,很危险很脆弱,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男性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子孙”,谁先学会保护自己的性腺,谁就能留下更多的后代。
换句话说,无视保护性腺的男性,一旦睾丸被损伤后,它的基因库已经被自然淘汰了。
—— E N 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