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她采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她采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很多90后的朋友应该都听过这首《采蘑菇的小姑娘》,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能听这首歌没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很多90年代以前农村长大的孩子来说,这就是当时夏季最为真实的写照。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让山里形成了高温高湿的环境,十分适合各种蘑菇、野生菌的生长,而在这些蘑菇和野生菌当中,有的有毒,有的可以食用且味道极为鲜美,有的可以作为药材,所以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娃一到放假的时间,就会跟着父母去山里采蘑菇,捡野生菌。
(野生茯苓生长的地方)
说到采蘑菇,捡野生菌,7月、8月正是采挖的好时期,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之中蘑菇和野生菌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各种美味的蘑菇(或野生菌),可药用的野生菌,都会在这段时间生长,所以大家不妨多多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若是去山里的话,还可以寻找一下。
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一种比较特别的野生菌,它生长在已死松树根部,儿时常挖去卖钱,如今价值很珍贵,40元一斤,这种野生菌便是如今夏季常用来煲汤、泡茶、做养生冷饮、养生甜品的“茯苓”。
(挖茯苓)
茯苓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都是从茯苓糕、茯苓膏、茯苓冷饮接触到的茯苓,以为它是某种富含淀粉的植物的根加工而来的,其实并不是,茯苓并不是植物,而是野生菌,其学名叫做“伏苓”,是多孔菌目茯苓属的菌类,民间也又将其称作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至于市面上所见到的茯苓,就是这种叫做伏苓的野生菌的干燥菌核,经过处理而得到的。
和很多野生菌一样,这茯苓也是生长于松树林里,不过也有一点区别,那就是它一般都生长在已死的松树根部,靠着汲取已死松树根部中的营养为生。
(挖出来的茯苓)
茯苓的采挖
茯苓这种生长方式,让它十分不容易采挖,因为松树根部都是埋在地下几十厘米深的地方,所以要挖茯苓,就得先把松树根部附近的土挖开,但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做无用功,毕竟不是每棵已死的松树根部都会生长茯苓,还需要看环境是否合适。
不过,这对于有经验的老农民来说,确实一件不难的事儿,因为常年的采挖,已经总结出了采挖茯苓的经验。
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到次年3月生长,多生长于马尾松林,当然,其他种类的松树林也会生长,不过不如马尾松林常见。
(处理茯苓)
而生长有茯苓的地方,一般都有4种特征。其一,松林中树桩周围的地面会有裂隙,敲击裂隙会发出空响。其二,松树桩附近的地面有白色菌丝,不过这里要注意,松树林里一般会生长出很多种类的野生菌出来,大多数野生菌的菌丝都为白色,不过茯苓的虽然也是白色菌丝,但多呈粉白膜或粉白灰状。
其三,松树桩的树桩头烂了之后,会有黑红色的横线裂口。其四,很多野生菌都是在雨后生长,茯苓也不例外,不过茯苓有点特别的是,下过雨后,它生长的松树桩周围会干燥的很快,或者不会生长出野草。
(处理好的茯苓)
基本上只要掌握了茯苓生长的特征,就很更容易的找到茯苓,然后进行采挖了。笔者还记得儿时那会,父亲对茯苓的生长特征极为了解,所以每年在我放暑假之后,就会带着我一起去山里采挖茯苓。
那时候的茯苓还不是很值钱,但也不便宜,一般能卖到5毛一斤,一天挖个十来斤,也能赚不少钱,因而在那个时候,不止笔者父亲常去山里采挖茯苓,很多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们也会常去采挖,好赚个生活费。
(用茯苓加工成的夏日清热甜品,吃过吗?)
不过,以前还不是很值钱的茯苓,如今的价值却很珍贵了。因为随着茯苓被开发成了各种养生食品,也让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也让茯苓的价格逐年上涨。到去年为止,茯苓在市面上的价格一般在40元一斤左右。有很多人也好奇,茯苓现在都实现了人工种植,为何还会这么贵呢?
其实主要在于茯苓生长慢,野生的茯苓一般要生长个3、4年才能采收,不然会影响其质量和产量,而人工种植的茯苓,虽然缩短了采收期,但一般也要在接种后第二、三年才能采收,不然同样会影响质量和产量。所以为了不影响产量和质量,很多从事茯苓种植的农民都会在茯苓生长时间足够之后才会采收,这样一来,茯苓自然供不应求,价格也就变贵了。
各位朋友,你们以前采挖过茯苓吗?你们吃过用茯苓做成的美食吗?欢迎留言交流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